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8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依字行腔"是中国千百年来传统歌唱的艺决和经验总结,是当代中国声乐作品创作中一直使用的传统创腔手法,也是歌唱语言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我国汉语讲究字调和语调,声调不同字义、语义亦不同,甚至意思完全相反。在歌唱中对歌词的语言情态、语调、语气和语势等的处理手法不同,音乐的表现力亦不同,讲究音调随字调。因此,了解、继承、掌握和运用"依字行腔"的方法,在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中才能做到音调随字调、以字正音、字正腔圆,达到字声巧妙结合的艺术效果,使歌唱更加完美、流畅,对于歌曲演唱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声乐集体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阐述了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中,声乐理论与技巧训练相结合的教学观点。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的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中。做为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输送专门人才的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其声乐教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对声乐教学的模式,从形式上进行了分析,研究探索乐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利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和师资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我国20世纪30年代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青主和他创作的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  相似文献   
5.
文章就如何重视声乐教学中的机智教学 ,从两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观点。  相似文献   
6.
童声训练是声乐教师感到困惑的教学难点,实现童声训练与变声后的声乐学习有机结合,应从歌唱的三要素——呼吸、发声、共鸣入手,采用口语发声训练的方法,才能行之有效,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课堂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课程改革重在课堂,难在课程,关键在教师。对于一线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最大的挑战也是课堂教学。面对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工作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作曲家中,有许多虽未接受过系统、专门的专业音乐教育,却以其先进的世界观、艺术观,天才的、无拘束的创造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诸熟与运用,在实践中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的作曲家。聂耳正是我国30年代,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孕育而出的,没有经过系统、专门的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创作成功率最高的作曲家之一。聂耳自幼喜爱家乡的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上小学时,习麦笛子、二胡、三弦、月琴等多种民族乐器,与民族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1927年聂耳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在校学习期间,自学小提琴、钢琴等乐器。大革命时期,他接受进步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