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明宪宗所用的汪直是继英宗朝王振之后又一个著名的宦官专权者,其一手创立的西厂标志着明代宦官势力的全面扩张。明中期以后,在逐渐丰富的物质生活及逐渐开放的社会风气中,士大夫集团开始集体走向堕落,这是其在与宦官集团的斗争中屡屡处于下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悠久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但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束缚了中国农村的发展。这要求我们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走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道路,选择性、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创新,以构建和谐、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  相似文献   
3.
古代战车起于夏商,盛行于春秋,汉代开始退出主战场,战车至宋代发生一些变化,不仅摆脱了传统的作战方式,而且设计和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明代战车开始大规模应用火器,使战车又重新活跃在战场上。在明代战车大发展的背景下,战车的使用也由实践逐步上升到了理论阶段,出现了大量总结性文献。这些文献所反映的多兵种协同作战,善用奇正,快速机会的后勤保障等军事思想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郑旺妖言"案是明朝历史上发生的众多宫闱大案之一,但却很少有人关注。根据明朝国史《明实录》记载,其案曲折离奇,是愚民郑旺冒认皇亲的一场闹剧。然从明朝人的一些笔记材料记载及案情本身的前后逻辑来分析,明武宗的身世恰恰是《明实录》所极力回避的,是一个普通宫女(郑旺之女)所生。"郑旺妖言"案虽然在武宗初年就已结案,但却对明王朝的政局、国势有着深远影响,其中更折射出明朝政治制度的缺陷及明代中期以来的社会风气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明代的妖言分为谋逆类妖言和时政类妖言。中、晚明多事之秋,谋逆类妖言与各种变故纠缠在一起,在其中推波助澜和鼓躁煽动,加重了各种变故的危害。在明代多元化社会形成过程中,时政类妖言获得了很大发展空间,促使对抗庙堂的民间舆论中心的形成。明政府为控制妖言,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但由于政府权威和公信力的严重丧失,使得这些举措效果甚微,明代也在各种妖言的聒噪声中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6.
陈刚俊  彭英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5):73-76,99
明代江西的方术文化的产生,与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而导致的生存环境的严峻和社会职业的多样化,佛、道教的盛行有极大关系以及中国传统的文化习惯有很大关系.而科举的兴盛、异端的张扬和社会关系的复杂化,构成了明代江西特有的地域文化,也决定了江西方术文化的盛行.从目的看,江西的异端文化与附庸文化(正统文化)的追求均是"士绅化",后者是政府大力宣扬和鼓励的,而前者则代表了民间话语和普通百姓的追求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