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4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谢晓凌 《考试周刊》2014,(12):52-53
<正>崔峦同志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所谓"随文练笔",即在阅读教学中巧妙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适度适时地融于阅读教学中,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形式的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读写相得益彰。"随文练笔"作为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要通过语言实践来培养。这个实践就是学生与教师、与同学、与课文的对话。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听、说、读、写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注重听力的训练,是教学中培养、发展学生语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听力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听懂一段话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3.
谢晓凌 《福建教育》2005,(8A):27-27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文本学习”,还应是“体验学习”,学习的内容应被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就是亲身经历,亲身感受,具有亲历性、独特性等特征。阅读教学的体验强调学生亲身经历、主动发现、活化语感,即通过模拟展示、想像、辨析等感性的、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进入”文本的情境,“触摸”作者的心灵,与文本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生成带有个体色彩的情绪感受,意义感悟、价值判断等。  相似文献   
4.
文本解读《三亚落日》是苏教版第12册的一篇主题课文,这篇课文有以下几个特点:1.诗的语言。美的语言不一定是诗,但诗的语言一定是美的。文章开篇点题,“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正当人们急于欣赏三亚落日时,文章却笔锋一转,先写三亚的海“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作者从天写到海,既描绘了三亚海的特征,又为下文写落日提供了环境和背景。接下来写三亚的落日,太阳落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