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1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研国内外化学课程在非化学类专业中的开设现状,研究了当今生物类专业化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建立适合社会发展的生物学科中化学课程内容及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牡丹叶绿素的提取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分光光度法首次研究了牡丹叶绿素的提取方法,用8种提取液在不同时间内优选最佳实验条件,测定了不同品种牡丹叶绿素含量及不同温度下各品种叶绿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室温下,以丙酮:95%乙醇=2:1为提取液,浸取24h的方法最佳,不同品种牡丹叶绿素含量差别不大;叶绿素稳定性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大叶黄杨叶绿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分光光度法首次研究了大叶黄杨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及最佳实验条件,测定了大叶黄杨叶绿素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室温下,以丙酮∶95%乙醇∶蒸馏水=4.5∶4.5∶1为提取液,浸泡24h的方法最佳,叶绿素稳定性受温度影响不大,光稳定性较差,铜、锌尤其是铜能增加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以硫代乙酰胺(TAA)为沉淀剂,铜锡组硫化物的颜色与反应条件的关系;解释了铜锡组硫化物呈现中间颜色的原因;完善了使铜锡组离子沉淀完全的实验条件,为定性分析实验教学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实验研究了铀试剂Ⅲ与人血清白蛋白反应前后的吸收光谱及等色点成因,对其反应机理和络合平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认为二者主要是通过静电引力而结合。离子强度、有机溶剂和几类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支持了上述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师化学课程体系存在的内容重复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及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弊端 ,对分析化学理论和实验课教学从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相似文献   
7.
从高校的根本任务出发 ,阐述了师范院校实验室评估工作的基本思想和正确导向 ;提出了高师实验室评估的标准、体系及权重 ,探讨了专科升为本科学校实验室评估的指导思想、指标条目及条目权重的导向  相似文献   
8.
<正> 高师化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和造就从事高素质教育的中学化学师资,为此化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1 理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压缩基础课时,开设前沿和交叉学科课程,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如何将基础课时减下来?如何打破二级学科的过分独立性?如何减少二级学科之间的知识重复呢?显然改革每门课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pH2.5~5.0条件下,Cu~(2+)与红色的氯磺酚S(CS)作用生成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50nm,比CS本身红移86nm。铜含量在0~20μg/10mL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87×10~4L·mol~(-1)·cm~(-1)。研究了CS与Cu~(2+)的光谱变化、反应条件、表面活性剂及共存物质的影响。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有增敏作用。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用于多种粮食,油料作物中铜(Ⅱ)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首次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与偶氮胂M反应前后的吸收光谱及其反应机理,认为二者主要是通过静电引力而结合。研究了摩尔比法用于蛋白质结合染料的最大结合数的测定原理,并测定了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偶氮胂M的最大结合数,讨论了反应的基本条件及偶氮胂M用于人血清蛋白质光度法测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