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8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说“凤笙”     
“凤笙”并非指笙的形状像凤,而是说笙吹奏的声音像凤鸣一样美妙.  相似文献   
3.
2004年11月17日《报刊文摘》第三版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此学问之事,庸何伤》,回忆“毛泽东支持章士钊重版《逻辑指要》的前前后后”,说建国后,毛泽东突然问章士钊:听说您在逻辑方面有著作,能否给我一阅?章士钊书的序言中有逢迎蒋介石的话,所以“十分为难地答到:《逻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说"师承",但究竟怎样才是承袭师业?我有老师,我现在也忝为人师,而对"师承"的深入体会恐怕是读了<訄书详注>之后.  相似文献   
5.
"东西南北"是最基本的方位,但在汉语中,"东西"与"南北"不仅语用频率不对称,语义演化也相当不同:由于一则古人每天看见东边日出西边落,"东西"距离可直接感知,而"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南北距离则更依赖想象;二则古代建筑多坐北朝南,所谓比邻而居,往往是东西相邻,"东邻西舍"等于"左邻右舍",由此"东西"更易产生"邻近"义:三是古人座位习惯坐北朝南,最宜放置生活物品是座位两侧,也就是东西向,用"东西"代指东西两侧的物品也就很自然。于是,"东西"由"方位"演化出"近旁",由"近旁"(放物的位置)演化出"物品";而"南北"则演变出"远距"义。  相似文献   
6.
章以古今汉语的多个例子探讨了古汉语中的一些特殊语词,从而说明:假借本质上是一种笔误,使用多了,约定俗成就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有时不必求之过深;连绵词和其他一些双音词等多由单音节词的音节扩展而成,而且多注重声音的相关,不拘字形,所以分析此类词语必须从声音入手。  相似文献   
7.
刘真道,南朝宋钱塘令,著有《钱塘记》一卷。此书记录了古代杭州地区的山川地理、掌故传说等内容,是杭州地区年代较早的具地方志性质的文献,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钱塘记》原书早已亡佚。现存清王谟辑《汉唐地理书钞》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问世的《訄书》,是我国古典文明的一份出色的总结,是昭告现代文明的一声春雷,是与满清帝制决裂、谋求中华复兴的一篇革命宣言。捭阖千古,融贯东西,博大精深,磅礴高远,天才、睿智、激情和赤诚,成就了这部章黄学派经典的辉煌,凝铸了一代文化钜子章太炎的不朽。然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表达方式,而处于天崩地裂的剧变时代,领袖潮流的先行者常常会无暇顾及形式的创新,更何况太炎先生胸藏五千年经纶,运用传统话语已臻化境而与之难舍难分。于是,我们面对《(?)书》,感到了古奥艰深、隔膜与陌生。尤为难堪者,动乱的频繁,急功近利的孜孜以求,数典忘祖的当代狂妄症的屡屡发作,以及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与干预,“造就”了我们的浮躁、浅薄与无知,使我们日益远离学术,远离真知,远离章太炎。 我们正在失去章太炎及章太炎们! 2000年12月,章黄传人徐复先生的巨著《(?)书详注》出版了。它以54万字的宏大规模,倾注了一位90高龄的大学者的毕生学识、近30年的辛勤以及对师门的深情,为章氏绝学架起了一座通向今天与明天的桥梁。我们终于能够领略《(?)书》是一座丰饶的精神宝库,终于能够感受到太炎老人是那样的亲近,他的思想和学术是那样的鲜活清新,那样具有从历史深层喷薄而出的震撼热力和辐射潜能。特别值得提示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