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15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语码转换的顺应论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学家Verschueren在其新著《语用学的理解》中提出了语言运用基于“选择—顺应”的理论。文章正是基于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对教师语码转换现象做出解释,旨在阐明教师语码转换是对语言现实、教师角色、学生情况、教师心理现实和外语课堂教学特殊性所做的顺应。  相似文献   
2.
教书育人不仅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而且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不断赋予教书育人以新的内涵。本文作者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对教书育人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有效组织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依据外语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从教学要素、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有效地组织英语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有关问题,认为在组织英语课堂教学时,要灵活搭配ESA三要素,合理安排语言内容和话题内容,同时还要采取灵活适宜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体裁教学法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红梅 《教书育人》2001,(18):24-2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国际交往的增多,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与原大纲中规定的“具有初步的写作能力”相比,明显提高了对写作能力的要求。然而,当前英语写作教学的状况却令人担忧。从历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全国统考结果看,学生的写作能力明显滞后于其它能力,学生的平均分一直达不到及格标准。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写作课不感兴趣,每次作文应付了事,更有少数学生根本不入门,动不了手。 导致学生英语…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英语教学的巨大差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客观上要求和中学英语教学有一段过渡时期。本文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以进一步解决好大学和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6.
Code-switching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usually occurs in students’talk when they are involved in tak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activities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ituation...  相似文献   
7.
性别差异是言语交际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文章从语用预设的视角出发,以美剧《绝望的主妇》中的异性会话作为语料,对男女性别话语中的语用预设使用现象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倾向于使用预设。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基本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目前,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财务管理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文章从这些问题出发,提出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等一系列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9.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会计基础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0.
席红梅  赵快 《海外英语》2015,(4):133-134
Code-switching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usually occurs in students’ talk when they are involved in tak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activities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ituations in which students are likely to use codeswitching and analyzes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ental world in Verscheren’s Adaptation Theory. It shows that inadequate mastery of English languag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he improper adjustment to context may lead to students’ using of codeswitching. It also shows that the use of code-switching in students’ talk adapts to students’ cognitive elements and emotive elements as we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