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1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周掌胜 《语文知识》2000,(10):62-63
《赤壁之战》:“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高中课本注解“恶其能”:“嫉妒他的才能。恶,厌恶。”课本注者大概认为“厌恶他的才能”这种说法讲不通,故引申为“嫉妒”。殊不知“恶”字自古及今,均无嫉妒义。因而笔者认为这个注解欠妥。那么,“恶其能”的“恶”应作何解释呢?鄙意以为应解释为  相似文献   
2.
敦煌变文较好地保存了唐五代汉语的语言面貌,因而其语词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对敦煌变文中所出现的110例ABB式语词的结构特点进行了细致分析,并进而与《楚辞》、元曲中的ABB式语词做纵向比较,由此揭示唐五代时期ABB式语词在演变进程中所处的位置以及阶段特点。  相似文献   
3.
敦煌变文是唐五代的俗文学之一,是敦煌俗文学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种文学体裁.现存的真实可考、内容丰富的敦煌变文语料,对汉语词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以敦煌变文叠词研究为例,其对《汉语大词典》修订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增补遗漏的义项;二,弥补孤证的不足;三,提前滞后的书证;四,补充失收的词条.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抱薪救火”的“抱”字的理解出现了一种新说,认为“抱”通“抛”,抛掷义,“抱薪救火”就是抛掷柴草救火。这种观点不仅流行于学界,而且进入了部分词典。本文通过对传统文献的全面考察和分析,认定新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一部汉语词典,它所涉及的知识面极为广泛,但由于成于众手,当时编纂条件简陋等原因,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义项有遗漏、书证未溯源、词条缺照应"三个方面论述《汉语大词典》典故类词条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宠辱不惊”是一个常见成语。从各种词典对“宠辱不惊”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界对“宠辱不惊”的“宠”字还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把“宠”理解为“宠爱”,如《当代汉语词典》释“宠辱不惊”:“受到宠爱或羞辱都不为所动,形容把荣辱得失置之度外。”持类似观点的还有《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等众多词典。  相似文献   
7.
“宠”字在现代汉语中是“宠爱,偏爱”的意思,但在古汉语中有不同的意思.本文就《郑伯克段于鄢》中“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中的“宠”字的各种解释展开论述,认为这里的“宠”字应理解成“荣宠”.  相似文献   
8.
《膏兰室札记》是章太炎先生早年在杭州诂经精舍求学时所作的读书札记。该书对传统古籍中的部分字词文义进行考释,见解独到。从校勘、注释两方面列举数例,阐述《膏兰室札记》在古籍整理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章太炎认为,国学具有三大功用,一是可以培育爱国情怀,二是可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三是可以塑造国民道德。学习国学应该重视小学,因为精通小学是学习和研究国学的基础。章太炎的这一"国学观"对我国的当代教育极具启发价值。文章从学习国学是为了开通智慧、小学是学好国学的基础、读史是为了树立爱国之心、道德教育要注重践行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对今天的国学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是一句常见的俗语,在元明清通俗文学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从字面上理解这句俗语,意思是“度量小的人算不上是君子,不狠毒的人称不上是大丈夫”。该俗语结构对称,具有互文性质,似可理解为:度量大、够狠毒的人才称得上真君子、大丈夫。这样一来,一方面说真君子、大丈夫应该宽容为怀,另一方面又说当以狠毒为本,前后语义矛盾,让人难以理解。因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时有学人撰文探讨,异见频出,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