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1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与教学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从自我实现的人格理论出发,认为理想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知,情统一的“完人”,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的关键就在于为学生创造各种学习契机、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构造充满自由的有意义的学习空间,这一思想对于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如果从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问世算起,则至今(1983)已有177年的历史了;如果从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出版说起,则有106年了,如果从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刊行谈起,则亦有80年了。教育心理学的现状如何?它在发展中是否存在着根本性的方向问题,这同本学科的建设关系极大,不可等闲视之。本文就个人的一孔之见,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与思想基础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什么样的人才是心理充分健康的人,这历来是心理健康研究者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由于人们的观点、方法不同,对此没有一致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分歧来源于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以及教育的本质不清。教育的本质,简而言之,乃是造就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及任务应是研究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含六个部分,即:①论述本学科的科学问题的总论;②学习心理;③知识的学习;④技能的学习;⑤社会规范的学习;⑥教学的设计及其成果的考评。这是一个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育心理学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石涛的绘画艺术是辉煌的,从他的的影响范畴来看,他不仅以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画家,又对中国绘画的发展和绘画理论的丰富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石涛晚年绘画作品的墨法、笔法、构图、书法等方面的梳理与总结,可以看到石涛的画风"笔无定姿",他能够根据客观物质的各种形态、质地、面貌的不同,画出各种物象的变化且不为俗套.  相似文献   
6.
能力的类化经验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什么是能力?它是怎样形成的?这是学校智育教育的理论基础,也是智育心理学的根本理论问题。对于能力的这些理论问题如果缺乏正确的认识,则学校的教育工作就会迷失方向,智育心理学也会失去前进的目标。从心理科学的发展史看来,虽然能力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特别是十九世纪后半期以来,能力问题的研究,已摆脱了哲学心理学所惯用的思辨方  相似文献   
7.
关于智育心理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智育心理学研究智育中的心理学问题,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部分,有时也叫做“教学心理”或“学习心理”。其实,教学不仅包含智育任务,同时还包含着德育与体育任务。学习不仅包含智育方面的问题,同时还包含德育方面的问题。为此,把智育心理说成是教学心理或学习心理是不确切的。必须把智育心理从学习心理中区分出来而与德育心理相并列,成为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8.
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分歧来源于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以及教育的本质不清。教育的本质,简而言之,乃是造就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及任务应是研究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含六个部分,即:①论述本学科的科学问题的总论;②学习心理;③知识的学习;④技能的学习;⑤社会规范的学习;⑥教学的设计及其成果的考评。这是一个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育心理学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有关书籍越来越多,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作用与实施途径等一系列根本理论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澄清.……  相似文献   
10.
智力技能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智力技能是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是智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也是智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关智力技能的研究,在心理学方面,可以追溯到“意动心理学”(aetpsychology)派对于心理动作的提倡。长期以来直至本世纪50年代,由于心理动作实质受先验论思想的束缚,未能取得多大进展。本世纪50年代,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П.Л.Гальперин)以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观点,揭示了智力动作的反映本质,并提出“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