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生物传感器与相关检测技术主要研究运用纳米技术设计与构建生物传感界面与器件,并利用特异性生物识别事件所产生的物理化学效应与纳米材料所特征的物理、化学、生物效应的结合以进行相关信号的转换与放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阴极电解沉积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具有生物兼容性的Fe3O4-PDDA杂化膜.这种膜对肌红蛋白(Mb)和血红蛋白(Hb)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并能实现它们与电极表面的直接电子传输.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光谱、电化学阻抗谱和循环伏安等手段对沉积的复合物膜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Mb和Fe3O4-PDDA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种阴极电解沉积制备氧化物-聚合物膜的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可在聚合物基质中现场合成功能性的氧化物膜.因此,在制备性能优良的固定蛋白质的基体材料和制备传感器件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碳纤维微电极的制作及预处理方法;多方面研究了碳纤维微电极的伏安特性,各种参数对伏安曲线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资料。本文还研究了氢醌在碳纤维微电极上的响应以及电极所显示的传感pH功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物质的性质和功能不仅仅由构成系统的原子和分子所决定,而且还取决于物质的几何尺寸和形状.纳米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具有迷人的电学、光学与生物亲和性质,是制备纳米工程表面和表面功能化纳米结构的理想对象.  相似文献   
5.
纳米科技是20世纪晚期迅速崛起的高科技领域之一。纳米粒子展现出迷人的电学、光学、生物学性质和巨大的应用潜力,而且材料来源方便、广泛。这些尺寸的粒子是制备纳米工程表面和表面功能化纳米结构的理想对象,因而激起了众多学科广大学者的强烈兴趣。它由发源的材料科学、物理科学向化学、生命、环境科学和医药卫生领域渗透、扩展,迄今已发展成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化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生物学等前沿学科领域。“纳米粒子”通常界定其尺寸在10~100nm 之间。业已表明,纳米粒子能通过一种简单的装配而实现人们所需的复杂结构。由此,可用来制造许多功能材料、分子电子器件、生物探针和生物传感器件。尽管在各种基体表面进行自组装的研究,国内外已有很多报道,但是在纳米粒子上,集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和自组装方法于一体,实现具有高酶活性的三维有序组装,还少见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活体细胞固定化研究在许多领域都受到极大关注,诸如生命科学研究,毒理监测,临床诊断,公共卫生等。众所周知,实现在生物相容性材料表面理想的细胞固定对有效地保持细胞密度,活性及其固有的生理状态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电化学修饰电极、激光脉冲修饰电极、金属氧化物修饰电极、化学修饰电极、生物修饰电极在液相色谱(LC)和流动注射分析(FIA)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碳糊修饰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聚4—乙烯基吡啶(PVP)修饰石墨粉制备聚合物碳糊修饰电极。在 pH3.5的0.15mol·dm~(-3)NaF 溶液中,将 Cr(Vl)于0.90V(VS.SCE,下同)富集1.5min,然后向阴极扫描至—0.20V 得 i—E 图,Cr(Vl)的峰电位为0.15V。在1.00×10~(-5)~1.00×10~(-6)mol·dm~(-3)范围内 Cr(Vl)浓度与峰高成比例。用于水样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有文献指出,在高铼酸根离子存在下产生的碲酸极谱催化还原波,适用于低浓度铼的测定,利用该法测定了钼矿石中的微量铼,其灵敏度为80ppd。之后,许多人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目前,利用铼—碲催化波测定微量铼和碲已有不少报导。曾纪林等用示波极谱法在硫酸、硫酸羟胺、苯甲醛体系中,利用铼—碲  相似文献   
10.
根据小波变换能从原始信号中分离高频段噪声的特性,本文提出一个用小波分析法从分析化学信号中估计Kalman滤波法所需要的噪声测量方差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