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5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EG型聚氨酯预聚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备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首先以聚乙二醇(PEG)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通过测定-NCO的含量,确定预聚反应的时间和温度,合成了聚氨酯预聚体。试验结果显示:TDI/PEG摩尔比1.85~1.90.水分含量控制在0.05%以内,制得的预聚体黏度低,游离聊质量分数低,稳定性良好,由其合成的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2.
谢富春  余东升  胡治元 《粘接》2007,28(2):21-23
采用预聚体法以不同的聚合物多元醇、异氰酸酯与1,4-丁二醇合成了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分析了异氰酸酯种类、n(-NCO)/n(-OH)(R值)、聚合物多元醇种类及分子质量、熟化时间和温度等对聚氨酯弹性体透明性、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脂肪族的IPD I,R值取1.02,硬段质量分数36.9%,相对分子质量1 000~2000的聚四亚甲基二醇,熟化条件为130℃/3 h时合成的PU弹性体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备受重视,成为网络教学的重要资源。文章介绍基于洛阳理工学院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网络课程的建设,主要包括:建设的必要性、课程建设思想与设计方案以及该网络课程的主体单元组成,为相关网络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UMAC的开放式数控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UMAC控制器开发了一种开放式数控平台,硬件平台由"IPC+UMAC"组成,IPC和UMAC之间通过以太网进行通讯;软件平台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由Windows上位应用软件和运行于UMAC中的PLC和G代码程序组成.通过该平台在五轴雕铣机数控加工中的应用表明,该开放式数控系统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适合用于多电动机、高精度的运动控制.  相似文献   
5.
采用复合的聚氧化丙烯二醇(N220)、聚氧化丙烯三醇(N330)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以及添加剂为原料合成了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试验结果表明,取n(N220):n(N330)=(3.5:1.0)~(4.0:1.0),-NCO含量控制在4%,增塑剂质量百分数为5%,催化剂质量百分数为0.5%,以水为固化剂,制备的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膜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现代城市交通控制与管理问题的现状,结合城乡交通的实际情况阐述了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城市交通灯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以混合聚醚多元醇(PPE)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制备了预聚体,采用芳香胺和聚醚多元醇为交联剂,合成了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研究了聚醚多元醇的配比、预聚体中异氰酸酯(—NCO)含量、催化剂的种类及用量、交联剂的配比和固态与液态填料用量对涂膜的影响,所制备的防水涂料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8.
UMAC运动控制器在全自动打胶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UMAC在全自动打胶机中的应用,根据打胶机控制轴数多(共12轴)、联动轴数少的特点来组成基于UMAC运动控制器的全自动控制系统.UMAC的使用很好地解决了之前采用PMAC控制卡时对超过8轴后控制系统硬件配置上的一些不足,不但使硬件结构得到简化,而且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9.
半预聚体法合成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半预聚法合成了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分别对预聚反应的时间、温度进行了考查。确定了合适的反应条件;并对影响弹性体性能的几种因素:水分的含量、软硬段比例、NCO/OH、聚醚的分子质量以及后熟化时间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优化全自动涂胶机控制电机选择为目标,给出了一种旋转电机输出轴转矩测试方法.建立了旋转电机输出轴转矩测试系统及转矩标定方法,采集了转矩数据,并通过伺服控制系统对测试结果进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采集数据结果与检测数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测试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