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6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讨论漂浮基柔性空间机械臂在轨捕获卫星过程的接触、碰撞动力学建模和碰撞后混合体系统镇定运动控制及柔性振动主动抑制问题。在机械臂末端手爪与被捕获卫星接触、碰撞前,结合假设模态法和拉格朗日法建立空间机械臂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接触、碰撞持续过程,考虑空间机械臂与卫星间的运动几何关系、力传递关系,并基于动量守恒关系,分析接触、碰撞对空间机械臂系统刚性运动和柔性振动状态的影响效应。在接触、碰撞后,根据空间机械臂与目标卫星的相互作用内力关系,建立两者混合体系统的综合动力学模型,并针对上述接触、碰撞的影响效应,基于奇异摄动理论将混合体系统综合动力学模型分解为快、慢变子系统,其中,快变子系统表征系统柔性振动,慢变子系统表征系统刚性运动,并对慢变子系统设计镇定运动的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控制算法,而对快变子系统设计振动主动抑制的线性二次最优控制算法。数值仿真证实上述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和比较几种常用顶针式点胶阀的阀门结构及工作原理,并结合理论计算,指出容易出现气泡或真空包现象的原因是因为点胶阀存在结构原理性缺陷,对阀门结构进行了改进。改变进胶方式,提高进胶速度;增设缓冲气压室,消除点胶阀在工作时容易出现低负压状态,从而避免产生气泡或真空包的问题;通过缓冲气压室的反馈作用,对出胶管咀内胶液产生回吸提拉作用,能达到断胶迅速、彻底、不拉丝的目的,并得到实验验证,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分析漂浮基双臂空间机器人捕获非合作目标所受的冲击影响效应,及捕获后空间机器人和目标组成的闭链混合系统对目标夹持内力和位形的鲁棒镇定控制。将捕获目标过程视为两机械臂末端与目标碰撞前、碰撞过程和碰撞后三个阶段。在碰撞前空间机器人和目标是分离的两分体系统,利用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漂浮基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在机械臂末端与目标碰撞阶段,基于空间机器人与目标总动量守恒,利用动量定理计算翻滚目标对空间机器人运动状态的冲击影响效应。在碰撞后,双臂空间机器人已捕获翻滚目标并组成闭链混合系统,针对混合系统在碰撞阶段受冲击影响而产生不稳定运动,提出一种鲁棒控制算法对其进行镇定控制,以实现双臂对目标夹持内力和空间机器人位形的协调控制,并达到期望的稳定状态。数值仿真验证了上述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响铃卷的自动化生产和确定较理想的生产工艺参数,设计一种响铃卷自动化生产装备,并进行生产试验。参照响铃卷的手工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循环回转式自动化生产装备,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上料、炸卷、下料。选取油温、油炸时间和卷压板间距等显著影响品质的因素,作为可调的生产工艺参数,设计正交试验方案,进行生产加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设备较理想的生产工艺参数为油炸时间3.5 s、油炸温度210℃、卷压板间距35 mm。研究为响铃卷及同类产品加工机械的自动化、智能化研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董楸煌  陈力 《振动与冲击》2014,33(14):101-107
分析漂浮基柔性空间机械臂受捕获载荷冲击后动力学响应及控制,利用假设模态法近似描述空间机械臂柔性杆弹性变形;利用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漂浮基空间机械臂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动量守恒原理,利用动量冲量法评估受捕获载荷冲击后漂浮基空间机械臂系统动力学响应。设计自适应控制算法对受捕获载荷碰撞冲击后不稳定漂浮基空间机械臂进行镇定控制;设计线性二次最优控制算法抑制柔性杆弹性振动。用数值仿真验证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空间机器人捕获目标的双臂协调操作控制复杂,要考虑机械臂与基座的协调运动控制及双臂对目标夹持内力控制。根据闭链动力学模型,设计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滑模控制算法,对捕获目标后空间机器人漂浮基座姿态、机械臂关节角及双臂对目标夹持内力进行协调操作控制。仿真试验表明双臂协调操作滑模控制可以克服未知干扰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