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1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铸件产生热裂纹的机理,对炉门框裂纹缺陷进行分析,找到了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铸件结构和浇注系统不合理,以及浇注温度过高。采取相应措施后,裂纹缺陷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坐标组合法对直埋电缆与土壤界面温度场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高压电力输送在城市一般都采用地下电缆的形式。为确保电缆能够安全 ,正常的工作 ,采用精确的方法预计地下电缆的载流量与热特性是很有意义的。本文采用有限差分法 ,用坐标组合的方式对土壤区域和电缆区域分别进行计算 ,最终可以确定任意敷设方式下电缆允许的载流量。计算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认为完全可以满足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具体阐述连江山仔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过程中,测量监理工作在投资控制和质量控制方面所承担的任务及其做法,以及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明珠  王增强 《热加工工艺》2014,(22):220-221,216
对Y38滚齿机的关键件分度蜗杆采用20Cr Mn Ti渗碳淬火,工件在磨削中产生磨削裂纹,使成品率只有52%~58%。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到产生裂纹的真正原因,采取了相应措施,使产品合格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5.
对射频放电产生单重态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不同掺杂物种、不同电极间距、不同稀释配比的情况下,研究了单重态氧相对产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单位氧流量注入能量对单重态氧产率和电效率的影响。实验表明,NO和Hg蒸气的加入,使放电产生单重态氧的相对产率都有显著的提高。随着电极间距的缩小,可以实现高气压工作,放电总压可以达到22.6 kPa,氧气分压超过了4.0 kPa,产率方面也有大幅度提高。单位氧流量注入能量在150~400 J/mmol时,单重态氧产率比较高;电效率较高的区域对应的单位氧流量注入能量在150 J/mmol左右。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RDMS数字测图系统”的使用实践,总结出系统在碎部测量中的外业、内业的工作程序,以及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从而更有效、更快捷地使用该系统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7.
2005年12月29日,陕西院王建杰院长随水利厅谭策吾厅长一起陪同省上领导赴延安考察了南沟门水库工程坝址。在工程方案现场,陈德铭省长、省政府李堂堂秘书长及省属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听取了水利厅孙平安总工关于该工程总体规划设计思路、工程总布置及前期工作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了座谈讨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快速准确地识别轴承故障,研究了轴承振动信号时域特征和小波包能量特征提取方法,通过实验分析最终选择的轴承故障特征为无量纲时域特征和小波包能量特征,并采用"一对多"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对轴承的正常、外圈故障、内圈故障和滚动体故障四类数据进行了故障诊断实验,诊断准确率为96%。  相似文献   
9.
复杂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变形误差控制补偿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大小叶片转子、离心叶轮、叶片等零件广泛采用钛合金薄壁结构。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残余应力将产生零件加工变形及加工误差。本文重点讨论了薄壁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建模和工件加工表层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提出了对叶盘零件加工变形误差的补偿方案。通过建立精确的切削力、残余应力预报模型,对切削加工过程进行力学仿真,优化切削参数、补偿刀位轨迹,进而实现薄壁结构叶盘零件的精密数控加工。  相似文献   
10.
叶片类零件四坐标高效螺旋数控编程方法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研究了多坐标联动机床叶片螺旋加工方法 ,避免了轨迹上横向进刀 ,并按照等加工精度原理计算出合理刀位点。根据切削试验结果 ,对进给速度进行优化 ,保证了实际加工过程中刀具相对于叶片的匀速进给 ,有效地避免了叶片前缘、后缘处刀具啃切。与原有的叶片加工方法相比 ,基本上消除了原有的手工去除余量过程以及昂贵的叶片专用加工机床 ,提高了生产效率 ,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