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4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傅里叶级数展开技术、平面波驻波展开式和Graf加法公式分析求解稳态P(primary wave)波、SV(shearing vertical)波和SH(shearing horizontal)波散射问题中大量出现的与平面波和散射波函数有关的复杂积分,这些积分理论解避免了数值积分中常出现的收敛速度慢、计算量大、计算精度低的现象,可为编制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弹性波散射计算软件提供理论依据和结果。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超声振动辅助气中放电加工的有限元模型,使用ANSYS分析软件对其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出了仿真条件下的材料去除率,并通过加工试验验证了模拟结果,发现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用ANSYS来计算超声振动辅助气中放电加工的材料去除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超声-电火花复合加工参数的选择及合理搭配对加工方法的应用、生产率的提高和工具电极的损耗都极其重要,是稳定高效加工进行的前提和保证。通过分析复合加工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超声电火花加工工艺参数优化系统和相应的数据库系统。在给定条件下,系统得到的加工参数更加趋于合理,复合加工系统的总体性能得到提高,克服了传统单纯依赖于工艺数据库的参数选取系统的局限性。试验结果与预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了该系统可为超声电火花加工提供合理可靠的加工方案,系统更加便于用户操作。  相似文献   
4.
对Nd-Fe-B烧结永磁材料普通磨削和径向超声振动辅助磨削的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系统分析了在两种工艺条件下磨削用量对法向磨削力的影响;深入研究了超声振动和磨粒切削的复合过程,指出超声振动形成的断续磨削机制是降低法向磨削力的主要原因.径向超声振动的辅加改善了磨削加工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脆崩现象,保证了Nd-Fe-B烧结永磁材料加工表面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将MATLAB的强大数学运算功能和图形绘制功能与VB在用户界面开发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通过混合编程实现了磨削温度场的仿真研究。在仿真系统的前端界面输入计算温度场的命令语句或者是直接输入磨削用量后经过调用MATLAB软件计算可以得到相应条件下的温度场模型,同时该仿真系统除了应用温度场仿真外还可扩充到其他物理量如磨削力,表面粗糙度等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6.
烧结NdFeB永磁材料力学性能及超声波加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张建华  段彩云  牛宗伟 《功能材料》2006,37(1):136-138,142
对烧结NdFeB永磁材料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其进行了超声波加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了超声波加工的可行性.找寻了加工参数对加工效果的影响规律,建立起两者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PCM在埋地管道外防护层检测应用中的一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详细地介绍了PCM的工作原理,针对长输管道检测准备工作、检测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后期数据处理及曲线划分,结合长输管线现场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便进一步提高PCM测绘系统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超声振动-气体介质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加工过程气体流场模型。并用Fluent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气体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气体压力、加工深度、放电间隙的变化对气体流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非标准型SMV静态混合器在管道内部的流动规律和流场参数,建立了管道内SMV静态混合单元的三维模型。基于Fluent软件,对管道内部SMV静态混合单元的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确立了单元长度L、折弯角度φ等几何参数对管道进出口压降ΔP,管道平均湍动能TKE,湍动能压力比B的关系。通过分析结果表明,SMV静态混合器的几何参数对其流场湍动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单元长度L、交错角θ与湍动能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在机械相关专业的教学中,项目教学法是比较适用且教学效果较好的一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本文对项目教学法及其遵循原则和教学过程进行了介绍:黔童数控手削编程与加工课程中的实施进行了阐述,同时对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