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0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研究固体中声发射源定位问题,开发了一套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检测灵敏度高的声发射源定位实验系统.采用Sagnac光纤干涉仪作为点传感器构成传感阵列,给出了Sagnac光纤干涉仪超声检测及声源定位的原理;光纤传感器布置在矩形钢板上构成阵列,用模拟声源激励钢板上的任意位置,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电路将四路声发射信号发送给计算机,计算机通过VB编写的软件平台对四路信号进行解调处理.根据四路信号的时间差得到声源的位置,并采用时差修正法提高了定位精度.结果表明,此系统利用光纤传感器实现了钢板中声发射源的定位,为材料结构健康检测与监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信息交换的要求日益提高,超高速通信用光纤已急速普及,一些传统的光学仪器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逐步被光纤及光无源器件所代替.最早的Mach-Zehnder干涉仪是空气光路的,用它可以测量晶体的折射率与光学均匀性,测振动的加速度、运动物体的速度,测定染料掺杂高聚物薄膜复数电光系数,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分析了光纤微位移传感器特性,分别给出了实验结果和理论对比结果,利用该光纤微位移传感器进行微小伸长量的测量,从而给出了一种新的扬氏弹性模量和金属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了在精度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量程可任意扩大的光纤位移传感系统。采用光源强度可以自动补偿的方法,克服了传统光纤传感器的缺点,从而达到保精度、扩量程、光源自动补偿的目的。数据采集卡的使用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实时处理,使测量速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5.
测量微振动的光纤Sagnac干涉传感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光纤Sagnac干涉传感器,用于固体表面传播的超声波产生的微弱振动检测.当超声波信号在固体中传播并作用于光纤传感器的敏感环时,干涉仪的输出光强度受到了超声信号的调制;通过检测干涉仪的输出光强度并利用Fourier变换,获得了超声信号的频率特征.对传感系统的相位调制特性进行了仿真,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可用于固体中传播的超声波的频率特征识别.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数字流量计的设计思路与制作过程:利用浮子带动转轮(光闸),实现光纤信号的编码,进而由单片机进行信号处理,完成判向与流量的计算,然后串行输出到数码管,显示当前流量值,结合测试结果分析了此系统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就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与实用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光纤智能皮肤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光纤智能皮肤压觉传感器主要应用于机器人的机械手上,构成智能手掌。在光纤智能 布设了二维分布式光纤阵列,利用光纤微弯损耗传感机理,实现了对压觉的识别,即对压力大小和位置的传感与检测。在传感系统中,采用光纤微弯压觉式传感器制成传感单元,当有压力时,使传感单元发生微小位移,通过分布式传感器使得光纤中传输光产生损耗,再通过PIN光电马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最后经放大电路放大。在巡回检测系统中,采用循环计数器  相似文献   
8.
9.
采用检测储罐底部和顶部压力差的方法,给出了一种自动补偿式光纤差动传感器构成的储量检测系统;建立了该检测系统的准静态输入输出线性回归方程;测试了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线性度和迟滞性;给出了该系统光源波动补偿特性和温度补偿特性的测试结果,并进行了系统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测试。  相似文献   
10.
光纤智能皮肤触觉传感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模拟人类皮肤结构而设计的光纤智能皮肤触觉传感器,它输出信号为多路和非线性的。采用传统方法处理有一定的困难,为此,利用准共路光路补偿方法对信号进行预处理,分析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光源起伏和外界光路随机微弯损耗以及温度变化所带来的干扰,又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其进行信号处理,为了简化网络,探讨面被划分成9个网格区域,并联合使用了Kohonen算法和BP模型,测试的结果表明,对施加在智能皮肤表面上任意一点上的外加压力,可以分辨出外加压力的大小和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