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1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参数测量不准或摄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经蚁群算法优化的H∞混合灵敏度鲁棒控制器,从而获得良好鲁棒性。为使系统兼顾鲁棒跟踪性能和抗扰性,引入扰动观测器并对控制器参数和扰动观测器参数进行组合寻优。在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仿真后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在参数摄动时仍保持良好的动稳态跟踪性能,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抗扰性,在复杂未知的实际工况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三相变极调速异步电动机中不等匝线圈的槽漏抗的计算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导出三相定子不等匝绕组的节距漏抗系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工业机器人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技术,作为其关键组成部分之一的关节电机需要解决机器人运行中的高精度、平稳性等问题.为保证关节电机输出转矩的稳定性,合理的电机本体设计及参数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关节电机的设计需求,提出了12/29极磁通反向电机的初步设计方案,确定了样机的主要尺寸.在此基础上,使用Matlab语言编写电机仿真和优化程序,基于FEMM有限元计算工具,对样机的电磁性能进行了有限元验证,并以负载转矩波动率为优化目标,采用随机探索法对电机尺寸进行了多参数优化.优化后的样机达到了设计指标,能够较好地满足工业机器人用关节电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一种基于通电相位和通电角度最优化的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采用反电势过零检测和预定位起动方法,同时在PWM调制时通电相位和通电角度分别为0~°30,°120~°180°之间的合适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无刷直流电机的输出转矩和转速,而且可以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回顾无刷双馈电机的原理、数学模型和闭环控制策略的发展情况,介绍了无刷双馈电机本体及其调速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及现状,分析了研究意义,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无刷直流电动机无传感器转子位置估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是无刷电机的发展方向。无传感器位置检测方法主要有反电势法,定子三次谐波法和电感法等。一般来讲,反电势法与定子三次谐波法比较成熟,但是电机静止或者低速时,位置检测困难。该文叙述了电机起动或者低速时的转子位置估计方法,即定子电感法和速度无关位置函数法。它为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位置检测,尤其对电机起动以及低速时转子位置检测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无刷双馈电机(BDFM)特殊的结构特点,可以大大降低调速系统的容量,使其在调速系统中有着巨大的潜能。在同步参考系的矢量解耦数学模型基础上,分析研究了BDFM基于同步角的矢量解耦控制。采用这种控制方法,使BDFM的矢量控制变得与普通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一样简单,能用于调速性能要求较高的调速系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状态变量的时间响应出发,分析了动态电力系统中,线性状态方程组系数矩阵各特征及其对应的左、右特征向量的物理意义,并分析了在动态电力系统中左、右特征向量各分量对其状态响应中频模的振幅和相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BUCK变化器最优化设计方法。BUCK变换器被当作一个不确定负载随机噪声系统。首先,暂时假定随机噪声系统是完整的状态系统,得到稳态时噪声最优状态反馈控制规律。其次,最优状态反馈控制变换为等价的误差驱动控制系统,然后利用相位超前/滞后控制方法实现最优控制规律。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中存在转矩脉动大、逆变器开关不恒定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已经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提出了很多优化或改进措施。文章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采用直接转矩控制产生转矩脉动的原因以及抑制脉动转矩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