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9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张广哲  郭宏山  张鹏  马和旭 《当代化工》2014,(10):2002-2004
采用单独臭氧及三种不同催化剂对烟气脱硫含碱废水迚行臭氧催化氧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合适催化剂投加的条件下,可以大大提高臭氧氧化效率,减少臭氧投加量。COD去除率最高可达88%,BOD5、B/C分别提高了88、675倍,大大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迚行废水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2.
选择WDW-5万能试验机作为小冲杆试验机的基础机身,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添加了管式炉与液氮箱来分别作为加热装置与制冷装置,设计了新的夹具,选用声发射技术作为常温时裂纹监测的手段。新型的小冲杆试验机能够在-175℃~800℃下进行试验,并能在常温试验时实时监测裂纹状态。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脱盐污水含油特征,提出了分步分级模块化聚结除油的方法 ,并进行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入口含油质量浓度为150~3 550 mg/L的电脱盐污水的除油率达90%以上,净化水出口含油质量浓度稳定50mg/L,表现出操作弹性大、快速高效及低压降的特点。该技术在电脱盐污水除油领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为电脱盐污水除油处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广哲  王和慧  关凯书 《压力容器》2011,28(8):27-34,43
根据高压储氢瓶的金属内胆和外部碳纤维缠绕层的结构特点进行各向同性金属和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叠层的有限元建模。考虑自紧作用与气瓶的实际工况,对气瓶在不同内压下应力和变形的弹塑性响应进行了分析。参考DOT CFFC标准对气瓶进行了自紧设计和弹塑性加卸压模拟分析。基于渐进破坏理论,用Tsai-Wu失效准则判断复合材料失效模式,并据此修改单元刚度;利用单元生死技术,依据失效单元数目的急剧增大来预测气瓶的爆破压力,与文献试验结果相比误差很小,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Gurson弹塑性损伤理论,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小冲杆试验全过程进行模拟,通过0.5mm厚试样载荷-位移曲线的模拟值与试验值对比,确保有限元模型参数的准确性,进而得出钢珠与试样间的摩擦作用对载荷-位移曲线及断裂位置的影响,以及试样厚度对断裂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唐山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唐山市土地资源与利用概况 ,对采煤塌陷生态环境影响作了分析 ,结合实际论述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原理和方针 ,给出生态重建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针对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基于现场足尺试验的研究。为研究大直径嵌岩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对5根直径1.5m的嵌岩灌注桩进行现场水平承载试验,试验采用单向多循环加载法,最大荷载为3500kN。试验结果表明:长5.2m大直径嵌岩桩的桩身最大弯矩发生在嵌岩面处,长11m大直径嵌岩桩的桩身最大弯矩发生在嵌岩面之上桩身中部处,且相同荷载作用下,前者最大弯矩大于后者;嵌岩深度较小会导致嵌岩深度一定范围内发生水平位移,大的嵌岩深度可以降低桩身最大弯矩,嵌岩深度分别为1m与2m的大直径灌注桩,二者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所对应的最大弯矩比值约为1.1~1.3;受桩侧土刚度的影响,长6.6m大直径嵌岩桩桩身弯矩规律与长11m大直径嵌岩桩相似,且相比于嵌岩深度,桩侧土刚度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张广哲  张鹏  马和旭  郭宏山 《当代化工》2013,(12):1665-1667
采用流化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臭氧接触池→曝气生物滤池(BAF)→砂滤→超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处理已内酰胺生产废水,并开展了现场中试试验。中试结果表明,已内酰胺废水经上述组合工艺处理后,产水COD浓度在5mg/L以下,电导率稳定保持在60gs/cm以下,水质符合回用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取改进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在中国石化金陵分公司对煤气化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中试研究。在COD和氨氮容积负荷比工业污水处理系统大1.5倍的情况下,进水COD浓度为400?600 mg/L、氨氮浓度为200?260 mg/L时,经过处理后出水COD浓度低于60 mg/L、氨氮浓度低于15 mg/L、总氮浓度低于20 mg/L,电导率平均值为1 397 μs/cm,比进水的平均值3 102 μs/cm降低了55%。工艺污水和生活污水混兑体积比为1:1时,电导率平均值为989 μs/cm,处理后出水各项指标均低于炼化企业节水减排考核指标与回用水质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