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车轮非圆化一直是铁路界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中国某地铁线路实际运营中出现的车辆振动过大问题,通过对镟修前后车轮非圆化测试和列车关键部件振动加速度测试发现:镟修前车轮非圆化磨耗径跳值达到0.492mm,并显著表现出7阶的非圆化特征,镟修后车轮径跳值为0.046mm,7阶的非圆化特征消失;车轮镟修后,轴箱、构架测点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降低37.9%、47.7%,地板振动最大幅值减少50%以上,列车平稳性得到明显改善,平稳性指标几乎全部在2.0以下;车轮非圆化磨耗使轴箱振动加速度呈现出明显的随速度变化的转频成分,在车速70km/h时,7阶非圆化磨耗产生的轮轨激励频率为52Hz。  相似文献   
3.
钢轨波磨问题在地铁日常运营中日益突出,这不仅会损伤钢轨,也会增大列车通过时的车内噪声,从而严重影响列车的乘坐舒适性。针对这一问题,以某地铁实际运营线路为研究对象,测试了某区段的钢轨波磨以及列车通过时的车内噪声,并对钢轨进行打磨后再次进行钢轨及噪声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区段钢轨主波长为25mm及40mm的波磨较为严重,导致列车以65km/h通过时车内噪声在440Hz、710Hz附近幅值很大,列车通过钢轨波磨区段时司机室及客室内噪声A计权声压级明显增加,最大增幅可达20dB(A);打磨后钢轨表面波磨得到明显改善,400~800Hz范围内的轮轨噪声显著降低,司机室及客室噪声A计权声压级最大值显著降低,比打磨前分别降低了10.2dB(A)和11.3dB(A)。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施工机械及其结构件的可靠性和作业率,日本日立建机株式会社开发了应用超声波进行非破坏性检查的新技术,即缺陷尺寸的高精度测定法及接触面压力的测定法。采用这二种方法,可以简单地进行测定,其精度分别为:缺陷尺寸误差在±1毫米以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开发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和开发途径。给出了提高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措施和方法。介绍了大、中、小推力发动机的现状和需要研究的技术课题。  相似文献   
6.
孙文静  周劲松  宫岛 《振动与冲击》2012,31(12):150-154,164
采用基于轨道谱及包括轮轴间时延预瞄的最优控制算法,在一系悬挂中加入主动控制,设计其主动控制规律,从降低轨道至车体振动的传递入手,对铁道车辆弹性车体垂向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最优控制算法对车辆系统的振动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以改善轨道至弹性车体中部的振动加速度传递率,在控制车体刚体振动的同时,也能抑制整车的弹性振动;最优控制算法对车辆系统的1Hz左右的低频振动、以及包含人体垂向振动敏感频域(4Hz-8Hz)的4Hz~10Hz频率内的振动衰减明显,但对车体高频振动作用不大。并与二系主动悬挂系统比较,发现一系主动悬挂能更有效的控制车体的弹性振动,且抑制的频率范围较宽,车辆运行平稳性更佳,为今后弹性车体减振措施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铁道车辆物理参数识别问题,首先通过状态空间理论和模态空间理论获得了车辆系统状态矩阵,接着分别提出了附加质量法和比例关系法两种铁道车辆物理参数识别方法。附加质量法可识别车辆全部物理参数,但需要将特定的质量附加到车辆系统中。比例关系法无需附加质量,以构架质量参数已知为前提条件来对车辆其余物理参数进行识别。设计了用于物理参数识别的车辆定向激励工况,并通过仿真试验对两种物理参数识别方法进行了验证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附加质量法进行车辆物理参数识别时,附加质量大小选取为车辆系统质量的3%识别精度最高;附加质量法和比例关系法在识别精度和测试实施难度方面各有优缺点,因此,在实际车辆物理参数识别中,可根据现场情况,合理选择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合论述了近年来有关氮化铁及氮化稀土铁合金所发表的最新成果,归纳整理了目前探索开发R_2Fe_(17)N_(3-x)化合物及Fe_(16)N_2材料的动向。研究了氮化这些合金材料的机理。提出了今后有待进一步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速动车组地板局部共振现象时有发生,对车辆运行舒适性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以某型高速动车组车辆为研究对象,结合地板振动测试与仿真分析,探究地板局部共振的成因机理和控制措施.建立包含铝蜂窝地板及地板弹性支撑的精细化动车组车体有限元模型,并基于车体模态参数及地板振动响应测试结果对模型进行校验.基于该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发现:由于地板局部刚度不足使得地板模态频率较低,而通过转向架悬挂传递至车体的激励频率与地板模态频率接近,导致地板局部共振发生.据此,分别提出加装波纹板的局部刚度优化和基于加速度响应最优的动力吸振两种地板振动控制方法,并对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控制方法均可有效抑制地板局部共振,其中,加装波纹板的局部刚度优化方法可有效提高地板局部刚度,使地板模态频率得到提升,从而避开原始激励频率,但易导致地板产生新的共振频带;而动力吸振方法可实现地板局部共振的精准控制,无附加共振频带产生.相比而言,采用基于加速度响应最优的动力吸振地板振动控制方法在提高车辆运行舒适性方面具有更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型动车组在运行中出现的车体抖振伴随转向架蛇行运动的整车异常振动现象,对车辆进行在线试验,发现大踏面锥度状态的车辆在较高速度工况运行时,存在稳定性不足,致使转向架的蛇行频率不断上升与车体菱形模态频率接近,继而引发车体的抖振。为了提升车辆运行的稳定性,提出一种融合解析优化和仿真优化的两级递进优化方法(Analytical Optimization and Simulation Optimization,简称为 AOSO),对抗蛇行减振器参数进行优化,并在车辆线路试验中验证优化的效果。结果表明,优化后磨耗轮状态下车辆的临界速度得到显著提升,转向架已无明显的蛇行运动、车体抖振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