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2.
本文结合鞍钢技术中心理化所力学实验室的现状和特点,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进行探讨和总结。阐述了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控制,提出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措施。表明建立完善、协调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有效地运行,保证实验室检测报告准确、可靠,是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ISO10113:2006及GB/T5027-2007规定,对于不均匀塑性应变材料,采用线性拟合回归方法测试塑性应变比,并设定必须通过原点的边界条件。分别采用单点法、过原点线性回归法(设定截距为0)及常规线性回归法(不设定任何边界条件)3种测试方法计算分析了均匀塑性应变材料和不均匀塑性应变材料的r值,并进行比较,探讨了线性回归法设定边界条件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对于均匀塑性应变材料,单点法、过原点线性回归法和常规线性回归法均可准确地分析其r值;对于不均匀塑性应变材料,只能采用常规线性回归法分析其r值,而不能采用单点法和过原点线性回归法分析其r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电化学工作站,分析了控轧+回火、淬火+回火、正火+回火不同热处理工艺对14Cr1MoR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控轧+回火和正火+回火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由多边形铁素体和贝氏体回火组织构成,但相比例不同。淬火+回火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为回火索氏体,该热处理工艺下的14Cr1MoR钢室温和高温强度最高,韧性最佳。耐蚀性能方面,淬火+回火态试验钢最佳;其次为正火+回火态试验钢;控轧+回火态试验钢最差。  相似文献   
5.
针对GB/T228.1-2010中方法A、方法B、附录F以及横梁控制4种不同拉伸速率控制模式,采用两组薄板在Z100拉伸试验机做不同控制模式的试验速率试验,并对4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大部分黑色金属材料来说,4种拉伸速率控制方法对力学性能结果的影响不明显,仅对部分应变速率敏感的材料结果才会有差异;实施方法A时虽然平均应变速率恒定,但实际应变速率超过误差限,偏离方法A;实施方法B时,建议在RP,ReH阶段采用与屈服阶段相同的速率控制模式,以避免试验失控。实施附录F时,Rp,ReH阶段参数m与弹性阶段的参数E不能等同,设置速率Ⅵ:不应与弹性阶段相同。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不同摆锤刀刃锤头对冲击试验结果的影响,采用8mm摆锤刀刃锤头和2mm摆锤刀刃锤头对X65管线钢进行系列夏比冲击试验,对测得的冲击能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较高的能量范围内,采用8mm摆锤刀刃比采用2mm摆锤刀刃测得的冲击吸收能量高;随着试验温度的降低,两种不同摆锤刀刃下的冲击吸收能量值均逐渐减小,采用8 mm摆锤刀刃测得的冲击吸收能量下降更多;在较低的能量范围时,两者之间的差值变小;采用8 mm摆锤刀刃确定的韧脆转变温度高于采用2 mm摆锤刀刃确定的韧脆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7.
先用X射线衍射法再用盲孔法测定了同一试样的残余应力,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对于残余应力分布不随深度改变的情况,两者结果一致;但对于其他情况,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不一致。通过测试残余应力沿试样深度的分布和从原理上比较两种测试方法的不同,得出盲孔法的测试结果受深层残余应力分布影响,而X射线衍射法的测试结果不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8.
冲击断口剪切面积百分比是确定管线钢韧脆转变温度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采用冲击试验仪器化试验方法,计算断口的韧性断面率的百分比,与断口图像分析仪测出的纤维断面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韧性断面率在塑性变形阶段与纤维断面率基本一致,而在脆性断裂阶段存在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9.
采用传统超声波定位方法、超声波-渗透探伤和机加相结合的探伤定位方法,对中厚板人工探伤缺陷进行定位解剖,并结合具体探伤定位解剖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Φ3 mm及以下当量直径大小缺陷采用传统超声波定位解剖检测方法比较困难,采用超声波-渗透探伤和机加相结合的探伤定位方法,可以实现对小缺陷的精确定位,定位解剖命中率达67%以上。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