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钻井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生产测试资料,采用含油气系统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地区白垩系营城组—登娄库组含油组合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特征以及烃类生成、圈闭演化和石油充注过程进行剖析。研究表明,研究区烃源岩分布在营城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和藻类,丰度达到优质生油岩级别;原油具有轻质、高凝固点和高蜡的特征,与营城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亲缘关系。储集层包括登娄库组砂岩和营城组砂砾岩两套;直接盖层为登四段泥岩。石油于姚家组—嫩江组沉积期生成,分别于嫩江组沉积期和古近纪—新近纪聚集成藏。圈闭经历了营城组沉积末期、泉头组沉积末期和嫩江组沉积末期3期演化,形成构造和构造-岩性两类油藏。稳定的构造背景、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近距离运移、晚期充注为油藏形成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工农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随之面临的对电量的需求也猛增,这就对变电站的电能能源输送和设备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10KV的变电站来说,电力工程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所以在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合理的配置方案,严格的控制施工的全过程,实现安全、平衡的输送电力。  相似文献   
3.
原油相对密度随着开采时间发生变化,其变化规律的定量预测为油田开采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通过对瑞利模型公式的推导,建立了原油相对密度随开采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胜利油区东辛油田辛10、辛11断块区,利用该区原油相对密度的开发动态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瑞利模型适用于油层物性较好且开采井段位于油层顶部的油井,在开采初期拟合效果较好,预测误差小于0.5%,开采晚期,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用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4.
煤储层渗透率模拟——以沁水盆地太原组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渗透率是评价煤储层渗透性的重要参数,通过对割理、有效应力、埋深等煤储层渗透率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割理的发育程度决定了煤储层的渗透性,割理的闭合、开启程度又受到应力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沁水盆地煤储层渗透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渗透率是评价煤储层渗透性的重要参数,通过对沁水盆地煤储层渗透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认为渗透率取决于煤层裂隙特别是煤层割理的发育情况,同时煤级控制了煤层割理的发育,后期方解石等地下流体的充填作用对煤储层割理渗透性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而煤岩成分、煤相、矿物质等因素对割理渗透性的作用有限;有效应力、煤层埋深与渗透率呈负指数关系;随着煤层气的开采煤基质的收缩作用增大了煤层渗透性。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林深4井早白垩世孢粉化石的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深4井是林甸地区一口新钻的重要探井,为解决该井地层划分对比问题,采用氢氟酸-盐酸法对14块岩心样品进行处理,在5块样品中发现孢粉化石,其中2块样品发现的孢粉化石具有确定地质时代和层位的意义,代表了2个不同的孢粉组合,为林深4井深层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了生物地层学依据.依据孢粉化石组合特征,结合岩性、电性资料,将林深4井...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深层天然气形成的地质条件研究认为,北部深层发育多个断陷,主要断陷期为沙河子期,主要烃源岩为沙河子组湖相烃源岩,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发育多种类型储集层,主要为营城组火山岩储层,以近火山口爆发相和溢流相流纹岩物性最好;在登娄库组二段与泉头组一、二段区域盖层控制下发育3套生储盖组合,以下部组合为主;深层发育5种天然气成藏模式,五大因素控制了天然气的形成与分布.在此基础上,指出下一步勘探方向为坚持立足徐家围子断陷、加大预探双城和古龙断陷、积极准备林甸断陷,并指出了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认识双城地区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过程的控制作用,本次研究利用新三维地震资料,分析断裂特征及典型构造,研究形成机制,探讨构造形成期次与成藏期的匹配关系,明确勘探方向。结果表明,双城地区经历了营城组末期挤压、泉头组末期走滑和嫩江组时期抬升三期改造作用。其中,泉头组末期走滑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左行走滑构造,形成了以NNE、NW向断裂为主的一组共轭断裂,且在走滑构造带内部的不同方位具有不同的次级应力,形成一系列走滑伴生构造,兼具张性、压性的不同性质,其中NNE向断裂具有压性应力性质,与其伴生均为正向构造,而NW向断裂为张性应力性质,与其伴生均为负向构造。通过热史模拟表明双城地区在青山口组末期进入生烃高峰期,晚于泉头组左行构造形成时期,结合构造性质和成藏条件,明确了三个NNE向构造带为近期重点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深化松辽盆地登娄库组储层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认识,以沉积相带研究为基础,利用双城地区登娄库组的岩心、薄片鉴定、电镜扫描、粒度分析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储层的沉积学、岩石学特征,并结合地史分析,探讨双城地区登娄库组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及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孔隙度为15%~20%,渗透率一般为(10~500)×10~(-3)μm~2,储层岩性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分选中等,储集条件较好;登娄库组经历了冲积扇到三角洲的沉积充填序列,储集层主要发育在三角洲河道砂体内,渗透率与体积分数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储层空间主要以原生孔隙为主,随着青山口组末期区内烃类的大量注入,形成大量的次生溶孔,有效改造了储层空间。研究成果可为下步双城地区的井位部署及松辽盆地深层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智能化热量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采暖期实现室内恒温的方法,阐述了热计量的原理及硬件、软件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