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工业技术   5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油气相色谱指纹可配比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相色谱分离技术能有效地对混合物中不同痕量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并对不同组分进行定量.根据油(气)井生产过程建立混采油井化学模型,采用GC和GC/MS实验分析技术,选择大港油田某断块原油进行气相色谱指纹化合物可配比性实验和化学模拟.结果表明:并非所有色谱指纹化合物都具有可配比性,指纹化合物的可配比性不但取决于生成原油的地质背景,而且还与原油组分的性质、浓度以及色谱分析的分离度和定量方法等因素有关.应用具有可配比性的原油色谱指纹,可以定量模拟混采井生产过程中不同单层的贡献率,并对油藏进行动态监测管理.实验研究结果还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多油源区不同烃源岩对油藏储量贡献率的模拟计算,寻找有效烃源岩及主要运移路径,确定最佳勘探目标区;同时该技术还有望用来解决环境污染动态监测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Osta.  FO  史权 《国外油田工程》1998,14(5):4-8
产水量过高不断地加重了石没工业的负担,特别使采油及其附属设备的成本上升和产出污水的处理变得越加昂贵而且污染了环境。在鳊尼西业已经成功地用了一种两性聚合物物质。由于有效地降低了水的渗透率,没有明显地改变油、气的渗透率,故使采出的液量中减少了含水量而且增加了油和气的产量。依据最初在印度尼西亚使用的情况,该论文叙述了作用机理、应用和依据有关实验室的实验数据使用两性聚合物(AMP)降低含水量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生物降解对原油中极性化合物组成影响,采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技术,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三台—北三台地区生物降解稠油中极性大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结果显示,生物降解稠油中含杂原子化合物类型较为复杂,主要有N1、N1O1、N1O2、O1、O1S1、O2、O2S1、O3、O3S1和O4;不同生物降解程度稠油中极性化合物组成具有明显差异,随着生物降解作用加剧,稠油中O2类化合物相对丰度明显升高,N1、O1S1、O2S1、O3、O3S1和O4类化合物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极性化合物中相对丰度较高的N1和O2类化合物的分析发现,随着生物降解程度增大,N1和O2类极性化合物缩合度整体增高,指示高缩合度的极性化合物抗生物降解能力更强,更易富集,长烷基支链取代化合物更易被生物降解。在严重生物降解稠油中,O2类极性化合物相对丰度最高,其中酸性组分以一环至四环环烷酸(分子缩合度DBE为2~5)为主。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技术具有超高质量分辨分析能力,可以从分子层次研究原油中极性大分子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为石油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利用气相色谱和高分辨质谱等手段分析了格尔木炼油厂的青海原油、常压渣油及渣油加氢产物的分子组成,发现青海原油中的硫、氮化合物具有特殊的分子组成,解释了该原油生产的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含量异常偏高及其常压渣油加氢脱氮率低的化学机理:含硫化合物富含噻吩结构单元,催化裂化过程中小分子噻吩在汽油中实现富集;氮化物烷基侧链较长,形成较强的空间屏蔽,抑制了加氢过程中氮的脱除。常压渣油加氢实验结果表明:高温裂化反应有利于提高常压渣油中氮元素的脱除率;常压渣油加氢过程中具有高缩合度的小分子含氮化合物被优先脱除,缩合度高的大分子氮化物发生芳环加氢反应形成部分饱和的中性氮化物,但芳环加氢反应仅发生在与中性氮化物氮原子未直接共轭的芳环上。  相似文献   
5.
建设节水型社会,大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小到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和工程措施等节水措施,使有限而紧缺的水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利用.在庆城县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实践中,提出了“合理开源、高效节流、制度约束“三大体系基本框架模式雏形,进而为全面推动和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钯催化体系在不同温度、压力、时间下对乙炔环三聚制苯反应的影响,提出催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以(Ph_3P)_2PdCl_2/CuCl为催化体系,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在反应压力2.5 MPa、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2 h条件下,乙炔转化率99.8%,苯收率26.3%,副产物主要是聚乙炔、乙炔铜和少量芳香族化合物。此催化体系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进料组分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在石油组成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 MS)是一种具有超高质量分辨能力的质谱仪,在石油组分相对分子质量范围(200~1 000 u)内,其分辨率能够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种分辨能力可以精确地确定由C、H、S、N、O以及它们主要同位素所组成的各种元素组合,真正从分子元素组成层次上研究石油组成。电喷雾(ESI)电离源可以从高浓度复杂烃类基质中选择性地电离石油组分中微量的杂原子极性化合物,ESI与FT-ICR MS相结合已经成为重质油非烃化合物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FT-ICR MS的基本原理及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石油组分的电离化方法及数据处理技术,综述了近期利用FT-ICR MS对石油组成取得的新认识,以及该仪器手段在石油有机地球化学、油田化学、炼油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尽管在重质油组成定量分析方面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FT-ICR MS无疑将成为石油化学研究和石油工业生产过程的重要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8.
杨淑清  柯明  史权  彭洪湃 《质谱学报》2008,29(5):306-310
采用PdCl2配位色谱法分离富集俄罗斯直馏汽油中的硫化物,用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GC/PFPD)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其中单体硫化物的结构进行研究,对直馏汽油中的硫化物采用面积归一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PdCl2配位色谱法是分离富集直馏汽油中硫化物的有效手段,鉴定出直馏汽油中含有四氢噻吩和四氢噻喃类硫化物,并检出了C6~C10的环硫醚系列。  相似文献   
9.
液化石油气罐底油中有机硫化物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进的硅胶/氯化钯柱配位色谱法分离出家用液化石油气罐底油中的硫化物,利用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GC/PFPD)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硫化物进行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液化石油气罐底油中主要的含硫化合物为链状的硫醚,分子中含有1~3个硫原子,化合物碳数分布在 C2~C8之间,未发现噻吩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Zaki.  SN  史权 《国外油田工程》1999,15(9):1-4
人们已经找到一种在临界脱气状态下采油的有效方法,即设计一种开采薄的过缘油层的新技术。并对该项新技术应用于在油藏含油厚度和油藏性质上不同的四种类型的薄油层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技术提高了原油采收率。这项新技术能在油田整个开采期内有力地增加原油的累积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