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对当今柔性的市场需求,数控技术作为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最有效手段得到了企业的普遍认同,同时随着CAD技术的深入应用,CAM技术已经成为企业的热门话题和应用热点。为适应广大读者的实际需求,从本期开始增设了“CAM与数控加工”专栏,内容以 CAM与数控加工的概念与应用经验为主。另外,本刊第11期还将以CAM与数控加工为主题全方位报道相关技术与应用,希望读者能踊跃投稿。如果读者对本栏目有什么看法和想法,不妨提出与我们共同切磋,以使本栏目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2.
基于VB的PC机与S7-200PLC自由口通信的实现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在VB6.0环境下PC机与S7—200PLC自由口通信的实现方法,并结合光学实验平台运动控制系统的开发实例,分析了VB与PLC通信的关键技术,同时对通信中重点部分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3.
针对凸轮型面加工精度难以保证、加工效率低等问题,采用正交车铣技术对凸轮型面进行切削加工.建立了正交车铣加工凸轮型面的运动模型,并通过试验对运动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正交车铣加工凸轮型面可以获得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该方法是一种加工凸轮型面的高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微铣削是一种柔性很强的微加工方法,可对多种材料进行微器件的加工.但由于微铣刀具有独特的几何特征,微铣削时的刀刃轨迹与传统意义上的铣削刀刃轨迹有明显区别.针对2刃微铣刀,开发了一个考虑刀具回转误差和转子振动效应的刀刃轨迹预测模型,并分析了其对加工过程的影响.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刀柄测量结果,计算刀尖回转误差和刀具装夹不平衡量的方法.将这两个结果输入刀刃轨迹模型后,可以准确地预测刀尖中心和两个刀刃的轨迹,并以此来计算即时切屑厚度、切削力、铣槽宽度(加工误差)和表面质量.实验结果很好地验证了模型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微铣削过程中,单刃切削经常发生;刀刃角和进给角这两个模型参数对加工误差和刀具磨损非常重要,刀刃角的最优值为±90°,进给角可根据加工要求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结合“863”项目实施,开发一种非常适用于我国钢铁企业钢锭修磨N3-PTT并联滑块式机床,该机床运动方程简单,工作空间大,采用PLC作为主控制系统,编程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  相似文献   
6.
新型3-PTT型三杆并联磨削机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东北大学创新研制成功的3-PTT型水平滑块式三杆平移自由并联机床的机构及运动学和力学特性。该新构型并联机床适合长形工件加工,特性优良,有广阔应用前景。第一台产品已成功投产使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密封圈耐久性性能试验的原理及其系统构成;按照系统控制要求设计了以西门子为核心的硬件结构及软件流程图;阐述了国产组态软件一组态王在密封圈检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DSX5-70型三杆虚拟轴机床的开放式数控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研制的DSX5-70型三杆虚拟轴机床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PC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利用开发的虚拟轴模块解决了在三杆虚拟轴机床上实现CAD/CAM集成的难题,实现了三杆虚拟轴机床CAD/CAM的一体化,对三杆虚拟轴机床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成本较高、教学方法不直观及教学内容抽象等弊端,本文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化建模与仿真技术对该课程中典型数控机床、金属加工过程、加工振动等知识进行建模和仿真,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并增强教学直观性。通过虚拟样机、虚拟加工及虚拟振动等典型代表辅助课堂及实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该课程实施将对机械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自动珩缸机总体设计基础上,主要介绍机床控制过程的确定,和以STD总线工控机应用系统组成的自动珩缸机的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以及控制系统应用软件设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