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SiO_2改性HZSM-5催化剂催化C_4烯烃裂解生产丙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硅油对HZSM-5分子筛进行液相沉积S iO2改性,制备了S iO2/HZSM-5催化剂(简称催化剂);考察了S iO2沉积量及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催化C4烯烃裂解生产丙烯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N2等温吸附-脱附、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吡啶吸附-脱附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HZSM-5分子筛上沉积SiO2调变了催化剂的孔结构和酸性,SiO2沉积量影响催化剂的性能,当SiO2沉积量为7.0%(质量分数)时,催化剂具有适当的孔结构和酸性,催化剂的性能较好。在530℃、0.1MPa、原料重时空速2.0 h-1、催化剂中SiO2沉积量7.0%的条件下,C4烯烃转化率为42.9%,丙烯收率为28.3%。  相似文献   
2.
财政专项资金项目是一个在内部控制系统约束下运行的系统过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应该置于该系统中对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当能获取合适的评价标准时,可以直接对绩效进行审计。而当这种标准难以界定时,可以从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着手。实务中常需将两种方式进行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车辆碰撞自动呼救系统的可靠性,基于移动窗原理设计了一种独立于安全气囊系统的碰撞检测算法。该算法对窗宽内的汽车纵向与横向加速度信号进行合成积分,通过比较积分值与设定阈值的大小来确定是否触发紧急呼救。通过实车试验采集某款越野车型在各种典型工况下的车身加速度信号确定了触发算法的阈值。为验证触发算法的可靠性,对自动呼救系统终端进行设计并进行了台车碰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触发算法能够准确检测到碰撞事故发生,自动呼救终端能够准确触发紧急呼救并记录相关碰撞信息。  相似文献   
4.
对比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2.0 Mt/a催化裂化装置第一、第二运行周期工况及结焦情况,从沉降器结焦机理及不同时期运行参数对比入手,确定沉降器结焦原因为粗级和单级旋风分离器匹配性较差及沉降器内油气停留时间过长所致。沉降器内软连接改为直联+溢流斗防结焦技术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改造后有效地避免了沉降器结焦,同时干气、柴油及焦炭产率分别降低0.26,0.25,0.54百分点,液化气、汽油及油浆产率分别上升0.54,0.33,0.18百分点,油浆固含量由4.1 g/L降至2.0 g/L,显示出极佳的防结焦及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5.
C_4烯烃催化转化增产丙烯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以C4烯烃与乙烯歧化反应生产丙烯工艺和C4烯烃选择性催化裂解生产丙烯工艺的技术路线为线索,从催化剂、反应工艺及其技术经济性等方面评述了C4烯烃催化转化增产丙烯反应的研究进展。指出由C4烯烃催化转化生产丙烯是油化结合增产丙烯、高效利用C4烯烃资源的重要途径,进而可提高炼化企业的经济效益。我国急需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C4烯烃催化转化增产丙烯技术。  相似文献   
6.
基于瑞萨RH850微控制器、TI CC2640R2F蓝牙微控制器、 高通MDM9628微处理器设计了一款T-BOX车载终端.该终端通过CAN总线技术、GPS定位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蓝牙通信技术、LTE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将车辆信息发送至云端车载信息服务提供商,实现鉴权通信、车辆数据主动上报等功能;车载信息服务提供商亦可通...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够在车辆碰撞事故发生后预测乘员的伤情,便于车辆事故自动呼救系统向呼救中心提供更多伤员信息,对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事故案例调查数据库中的267例碰撞事故案例进行了统计,记录了事故样本中乘员伤情等级、碰撞方向、碰撞速度变化量和乘员位置等信息。基于Pr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乘员伤情的显著性因素,研究发现,碰撞方向、碰撞速度变化量、乘员年龄、乘员位置和是否佩戴安全带与乘员伤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最后,建立了乘员伤情与各个显著性影响因素的Probit回归模型,检验了模型的拟合优度和预测准确度。结果表明,建立的Probit回归模型在事故后乘员伤情的预测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车辆事故自动呼救系统可以使用该模型预测乘员伤情,给救援中心提供更多伤情信息。  相似文献   
8.
张昕  王建伟  钟进  姚志龙  高俊魁  刘爱松 《石油化工》2004,33(Z1):1464-1466
考察了Ni/HZSM-5催化剂上由液化气生产柴油的性能,并采用XRD、N2-吸附和Py -FTIR等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和酸性.结果表明,在相对较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负载Ni质量分数3%的HZSM-5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由液化气生产柴油的性能.催化剂表面镍氧物种和HZSM-5发生相互作用,调变了催化剂表面酸中心分布.催化剂表面存在适量的由镍物种提供的L酸中心有利于提高反应活性和柴油收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