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0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世界上几个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仍以火力发电机组作为主要发电设备,火电机组每年的装机容量约占所有发电设备每年总装机容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研制和掌握了一系列完全能满足热动力要求的管子钢。对于工作温度到585℃、工作压力达250大气压的蒸汽过热器和蒸汽导管,合金元素总含量一般不超过4%的低碳低合金热强钢最为适合。低合金钢中的铬钼钒钢在苏联的动力制造中得到最广泛的使用,用来制造540~570℃、140~250大气压参数的10~30万瓩动力机组的蒸汽过热器和蒸汽导管。新近制造的同样参数的50和80万瓩机组也采用这类钢。  相似文献   
3.
高温用钢     
专利所列的铁素体低合金钢的成份:0.04~0.08%C;0.9~1.2%Cr;0.9~1.1%Mo;0.20~0.25%V;0.14~0.18%Nb;>0.5%Si;<1.0%Mn;0~0.006%B;0.010~0.013%N。为获得高的蠕变抗力,使碳、铌、钼含量之间的关系符合一定的要求是很重要的。要求V+Nb=0.30~0.40,而∑V+Nb和∑C+N之间的比例应符合(C+N)<(V/4+Nb/8)<1.2(C+N)。为了改善钢的焊接性能,C含量尽应可能的低,低至熔炼过程中吹氧可能达到的水平。工业熔炼的钢经1050℃正火加700~720℃回火后,在25℃有高的冲击韧性,500℃10万小时的持久强度б_(10)~5=24~26公斤/毫米~2,550℃б_(10)~5=15~18公斤/毫米~2,600℃б_(10)~6=10~12.5公斤/毫米~2。蠕变过程中有高的塑性,经550℃-100、1000、10000小时断裂后的延伸率分别为:18~22%、17~26%、14~19%。该钢可供制造高压蒸汽锅炉无缝管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虚拟仪器的活塞杆弯曲试验测试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NI公司的LabVIEW软件和PCI-6220数据采集卡,开发了基于虚拟仪器的测试系统,并在减振器活塞杆弯曲试验中加以应用.该测试系统通过对活塞杆弯曲过程中力和挠度的实时测试,实现了弯曲力-挠度曲线和加载速度的实时显示,完成了活塞杆屈服弯曲力、最大弯曲力、最大挠度、指定挠度处的弯曲力和指定弯曲力处的永久变形等参数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具有使用方便、界面友好、性能完善、测试精度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这是法国焊接研究所和法国阿斯通-大西洋公司所做的有关试验研究和生产应用方面的报告。为了制造厚壁大型压力容器,法国已采用经济的电渣焊。通常电渣焊后要进行正火,以改善焊缝及热影响区的组织。但往往韧性达不到0℃的恰贝V型缺口冲击值=5.1kgf-M/cm~2的要求。鉴此,研究并应用了二相区热处理。焊接研究所用E26(低碳钢)、E36(C-Mn钢)和15MDV4-05(Mn-Mo-V钢)摸索过相变点间热处理的最佳条件。发现E26钢采用二相区间热处理的效果不大,而对于E36钢、15MDV4-05钢效果则很明显。阿斯通-大西洋公司已把二相区热处理应用到压  相似文献   
6.
日立制作所、日立研究所为了发展持久强度高于2 1/4Cr-1Mo的锅炉主蒸汽管道用的低合金热强钢,对目前某些国家采用的1Cr-1Mo-1/4V钢进行了研究。研究了正火冷却速度(1400℃/小时~300℃/小时)和模拟主蒸汽管道热弯的加热条件对母材和焊接接头高温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该钢的热处理敏感性很大。在主蒸汽管道适用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国产13MnNiMoNb 特厚钢板和西德BHW35特厚钢板化学戍份,物理性能,拉力性能,韧-脆转折温度、无塑性转变温度,室温断裂韧性、室温裂纹扩展速率和低周疲劳等性能的对比,表明用13MnNiMoNb 特厚钢板制造高压、超高压和亚临界锅炉汽包,在设计、制造和运行可靠性方面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确保核岛设备特定的安全要求,设备制造时取得质量的过程不仅是形成质量的过程,还必须是质量保证的过程,这是区别于一般设备制造的要点。  相似文献   
9.
10.
介绍了工作在高温饱和状态下的染色泵的参数确定,设计思想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