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8篇
交通运输   1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自动运行系统地铁车辆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自动运行(FAO)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的最高等级,其关键技术包括适用于全自动运行的土建和设备系统,其中全自动运行设备系统包括车辆、信号、通信、综合监控、站台门等关键技术。从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铁路应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IEC62290)对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功能需求出发,描述全自动运行系统功能需求及运营场景下的运营流程,针对完成此功能需求及运营流程的条件下,对适用于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地铁车辆关键技术进行逐一论述。从监控轨道出发,列车需具备障碍物和脱轨检测功能,并具备将此信息上传至调度中心的功能;从监控乘客出发,列车需具备车门、站台门故障对位隔离功能,具备远程车辆广播、车门状态上报等功能;从监控列车出发,列车需增加自动唤醒、自动休眠装置。此外,列车关键子系统设备应采用多重冗余,以提升列车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来阐述个人导向功能的实现原理,提出了利用现阶段飞速发展的移动通信体技术,设计一种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具有个人导向功能的移动通信体,以改善城市轨道交通中个人导向功能薄弱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各城市都在开展或已经开展资源共享的研究,其中车辆基地资源共享是线网资源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地铁设计规范》规定,车辆基地是保证地铁正常运营的后勤基地。车辆基地的设计范围包括车辆段、综合维修中心、物资总库和培训中心以及必要的办公、生活设施等,是地铁正常运营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通过广泛调研,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车辆基地资源共享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仅集中在车辆大、架修的资源共享,缺乏对车辆基地综合维修中心、物资库等全系统的资源共享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基于线网全寿命成本控制目标的车辆基地资源共享研究思路,以沈阳地铁线网车辆基地为例,提出资源共享方案。除大、架修资源共享外,进一步研究物资存储、综合维修、特种车辆等多方面的资源共享,此外,对车辆基地各个单体的配置提出一定的标准化指标。在充分调研国内其他城市地铁建设经验、运营经验以及不同城市车辆基地建设规模的基础上,最终得到沈阳地铁车辆大架修资源共享、物资共享、综合维修共享、特种车辆共享以及场段配置标准化5个方面的研究结论。便于指导沈阳及类似城市地铁在新一轮的建设规划中以及未来线网规划调整中更加合理地分配车辆基地的物资、人力、设备、用地。  相似文献   
4.
沈阳浑南新区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采用长客生产的70%和100%低地板两种有轨电车。从车辆技术特征(车辆编组与载客量、模块化设计、基本参数)和车辆系统构成(转向架、车体、碰撞安全与能量吸收、牵引、制动、网络控制)两方面对沈阳浑南新区的100%低地板车型的技术特点进行详细描述,进一步推动车辆关键技术的国产化。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材料选材,是关系到轨道运营的"安全、可靠、快速、轻量、经济、适用"的重大因素之一。文章结合当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体的使用及选购情况,借鉴国外经验,针对不锈钢、铝合金车体的材料和结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并对两种车体材料的发展动向进行了探讨,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体材料的选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利用现阶段飞速发展的移动通信体技术,设计一种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具有乘客个人导向功能的移动通信体,以彻底改善城市轨道交通中因车站自动化带来的应用不便,以及乘客个人导向功能薄弱的现状.运用层次分析法阐述了个人导向功能的实现原理.以模型的仿真分析说明这种移动通信体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服务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根据广州线网现状和2020年线网建设规划的要求,从有利于运营管理和资源共享的角度,依据线路服务定位,综合不同车辆系统的特点,对拟选用车辆系统(包括有轨电车、郊区列车等)的技术参数及选型应用进行研究,提出各线的车辆选型方案、车辆编组、配置数量。为未来地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物联网技术在信息的采集和快速处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车辆段检修作业中,结合电子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计算机联网技术、网络技术、统计分析技术等,通过信息采集设备实现检修车间对象的信息采集,再由网络将信息传输至信息管理层,形成车辆段智能管控系统。地铁车辆段智能管控系统能迅速获得对现场作业指导所必需的信息,以便更深入地检修,同时可以从各种角度分析存储的检修数据,掌握劣化状态,有利于防患于未然,在检修中对需要检修的车辆、设备发出警告,实现从车辆、零部件的磨耗劣化的"预防式维修"向"状态修"过渡。  相似文献   
9.
从全自动驾驶车辆段典型的运营场景入手,分析倒装与顺装方案对全自动驾驶车辆段的影响,总结出全自动驾驶模式下车辆段的特点,结合运营场景提出总体布局的设计思路。如在车辆段新增全自动运行区域,由信号系统实现列车的全自动驾驶功能;行车综合自动化系统增加与车辆段通信、信号、视频监控、火灾报警等系统接口,实现各系统的联动等。分析表明,全自动驾驶车辆由于其自动运行区和非自动运行区的划分,以及转换轨位置的不同,与传统车辆段总体布置有着较大的不同,在设计全自动驾驶车辆段总体布局时要充分考虑自动运行区的划分和车辆调车方式的不同,以及开通初期人工驾驶模式到全自动驾驶模式的平滑过渡。  相似文献   
10.
将车体振动姿态检测数据引入到接触网检测系统,以消除由车体振动造成的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误差。采用接触网检测系统,通过对锚段、支柱、吊弦等关键零部件的识别,实现检测数据定位;,将定位数据与数据库中公里标称信息相关联,可消除轮径定位造成的累计误差,提高轨道检测数据定位精度。基于传统接触网和轨道检测技术,构建同步检测系统,实现接触网和轨道检测数据的共享,对于指导现场维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