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交通运输   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我国桥梁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合理性构建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桥梁事业的快速发展,桥梁管理系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桥梁的实际管理工作中.该文通过对国内外桥梁管理系统各方面的对比分析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桥梁管理系统软件开发的合理性构建提出了几点思考与建议,可为实际软件开发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滚装甩挂运输新船型可“直进直出”条件下的“边装边卸”作业模式,与传统船型“船艉 进出”条件下的“先卸后装”作业模式对比,建立滚装甩挂码头牵引车调度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并设计遗传算法求解模型。通过对比不同规模算例下CPLEX与所设计遗传算法的实验结果,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船型“先卸后装”作业模式,新船型“边装边卸”作业模式在运营成本方面可降低约15%;当装卸任务分布密集时,卸船任务靠近船艏运营成本越高,装卸任务分布稀疏时,卸船任务远离船艏运营成本越高;总体而言,“边装边卸”作业模式的运营成本低于“先卸后装”作业模式。研究结论可为“边装边卸”作业模式下的港口滚装甩 挂作业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集装箱码头外部集卡抵港时间存在随机性,导致提交箱任务分布不均,场内机械设备难以均衡负荷作业高峰.通过对外部集卡在港作业不同状态的分析,构建了以时间残值矩阵为核心的线性仿真数学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了码头集疏港联动预约模式,在该模式下外部集卡的预约过程即为集卡司机对仿真计算反馈结果的互动选择过程.借助于与传统预约模式、等额预约模式在不同情形、规模算例下的仿真对比,显示了联动预约模式对于削减作业高峰、缩短集卡在港时间的有效性与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从预防性的理念出发,提出公路隧道交通事故控制管理的根本在于预防,而预防的根本在于设计阶段和对公众的安全教育.在公路隧道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当中应将预防性管理的理念贯彻到设计和对隧道管理人员以及司乘人员的安全教育当中,真正地做到"设计服务于管理、建设服务于管理、教育服务于管理",从而有效地提高隧道安全运营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地下环形隧道出入口交通延误的主要影响因素,提高出入口的通行效率,基于地下环形隧道出入口的特点,首先从人、车、路、环境,以及车库吸引率等方面建立地下环形隧道出入口交通延误影响因素体系,然后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利用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DEMATEL)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地下环形隧道出入口交通延误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出入口坡度、出入口车道长度和地下车库吸引率,最易受到影响的是车辆速度和驾驶人的反映判断能力.研究成果可为提高地下环形隧道和地下车库的通达性,减小地下环形隧道出入口的交通延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邢磊 《船艇》2001,(10):29-33
为适应国际船舶市场需求和竞争的形势,促进我过造船能力和船舶出口产量的迅速增长,我国造船企业应当依据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以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为中心整合营销要素,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和基于电子商务的ERP与CRM的集成,实现船舶出口供应链管理。  相似文献   
7.
以测温刀具为研究对象,在传热学和金属切削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测温刀具温度场数学模型,计算了实际工况下测温刀具前刀面的平均温度.通过将Pro/E生成的测温刀具模型导入Hypermesh进行网格划分、材料属性定义及加载,最后,将建好的有限元模型导入ANSYS中仿真,得到了测温刀具的温度场分布情况,并对刀具上的薄膜热电偶的动态性能进行了仿真预测.研究表明,由前刀面热源引起的温度场分布,温度值最高点恰好位于薄膜热电偶的热接点处;仿真预测结果表明本测温刀具的动态响应时间是毫秒级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既有有砟轨道线路中作业面宽度较小的隧道、桥梁段道砟机械化清筛难题,设计了SQS?300型隧道桥梁清筛车.采用倾斜式挖掘装置或垂直式挖掘装置,实现最小挖掘宽度3100 mm(Ⅱ型枕)、3200 mm(Ⅲ型枕);采用道砟综合回填技术,大幅减少人工辅助,缩短辅助作业时间;采用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主辅起拨道装置进行线路挖掘前...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江西省泰赣高速杨公山隧道交通事故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采用事故统计和实地考察的方法对事故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和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可能导致隧道交通事故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造成该隧道内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车辆因素、路面因素以及运营安全因素,并提出了预防该隧道交通事故的具体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临近道路施工会通过改变在役桥墩桩基础桩-土界面的接触应力分布从而影响在役桥墩的墩顶位移特征这一问题,以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某在役桥墩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描述临界道路建设过程中地基-基础-桥墩相互作用的三维数值模型,基于此模型分别研究了道路开挖、铺筑及运营对墩顶水平、竖向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路基开挖后,随着开挖深度(H)增加,墩顶水平位移会不断增大,墩顶竖直沉降则会不断减小,随着道路至桥墩边缘距离(L)的增加,墩顶水平位移不断减小,竖直沉降反而不断增大;道路铺筑后引起的桥墩顶部水平位移较路基开挖有减小趋势,竖向位移却有增大趋势;新建道路在后期运营中,交通荷载引起的桥墩顶部水平位移相对较小,而竖直沉降较道路施工引起的位移明显增大;在得出的墩顶水平位移随开挖深度的变化曲线中,墩顶水平位移从靠近道路到远离道路的转折点在道路施工中有所变化;在路基开挖中,当开挖深度约为1.8m时,墩顶水平位移方向发生变化;在道路铺筑中,当开挖深度约为2.6 m时,墩顶水平位移方向发生变化;在后期运营中,当开挖深度约为3.1m时,墩顶水平位移方向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