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交通运输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MVD)、DNA倍体、免疫表型与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24例前列腺增生症(BPH)、23例低级别上皮内瘤(LGPIN)、26例前列腺癌(PC)伴发高级别上皮内瘤(HGPIN)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CD34、34βE12、P63、P504s表达的检测,定量测定其MVD和细胞核DNA倍体.结果 不同级别的PIN中MVD和DNA平均倍体均明显高于BPH组,但明显低于PC组(P<0.01),且随PIN级别的增高,DNA倍体的异多倍体数及MVD值随之升高(P<0.01).DNA倍体与MVD呈正相关关系.34βEl2和P63在BPH和LGPIN腺体周围的基底细胞呈连续阳性,在HGPIN中呈断续阳性,在PC中呈阴性.P504s在HGPIN中呈灶状阳性,在PC中呈强阳性,在BPH和LGPIN中呈阴性.结论 DNA倍体、MVD与PIN密切相关,是反映其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参考指标;免疫表型进一步证实PIN特别是HGPIN是PC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神经内分泌分化(neuro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NED)与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有随访资料的61例PCa穿刺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嗜铬素A(chromogranin,Cg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在选定标本中的表达,分析NED与PCa各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影响PC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61例PCa患者中有24例伴NED(39.3%),NED表达水平随着Gleason评分增加及穿刺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升高而逐渐升高(P<0.01),Syn分别与NSE及Cg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P<0.01)。伴NED组PCa患者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不伴NED组(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Gleason评分、NED是PCa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NED与PCa发展及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是判断PCa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fibroushistiocytoma,MFH)中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的表达强度与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及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了46例MFH细胞中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强度。结果显示MFH的P53蛋白与PCNA表达间呈正相关,P53蛋白阳性表达组PCNA的表达强度高于P53蛋白阴性表达组(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和PCNA表达强度值高组较P53表达阴性和PCNA表达强度值低组的生存期短、肿瘤转移率高、组织学分级高(P<0.05);肿瘤位置深在组P53蛋白和PCNA表达强度高于肿瘤位置浅表组(P<0.05)。结果提示定量检测MFH的P53蛋白和PCNA对于评估MFH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可靠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 (PC)组织中微血管形成与其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 3 0例PC和 3 0例前列腺增生症 (BPH)组织进行CD3 4 表达并计数微血管(MV)。结果 PC组微血管密度 (MVD)显著高于BPH组 (P <0 .0 1 ) ,不同分级PC中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浸润、转移性PC的MVD明显高于局限性PC组 (P <0 .0 1 ) ,2年内死亡者其MVD均高于存活 2年以上者 (P <0 .0 5 )。结论 肿瘤血管形成与PC分期、分级密切相关 ,癌细胞的浸润、转移有赖于肿瘤血管形成 ,MVD是反映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正>腺样囊性癌(Adboid Cystic Carcinoma, ACC)多发生在涎腺、上呼吸道等处,发生于宫颈少见。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2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对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ATP结合盒式转运体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1,ABCA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类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simvastatin)和普伐他汀(pravastatin),孵育不同时间后分别提取细胞总RNA和胞质蛋白,RT-PCR观察ABCA1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BCA1蛋白.结果 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组显著降低了ABCA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其中辛伐他汀的作用比普伐他汀明显(辛伐他汀对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ABCA1基因表达分别降低95%和75%P<0.05),神经元实验组比神经胶质细胞组更为敏感.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ABCA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ABCA1的降低有可能影响细胞内胆固醇的代谢,对全面评价他汀类药物对高血脂相关基因的影响及用药安全性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