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交通运输   7篇
  2023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在不同小肠病变中的选择与诊断价值.方法 将51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按照临床表现分为A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B组(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分析其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结果的阳性率及与临床意义.结果 胶囊内镜的总阳性检出率为50.98%(26/51),A组和B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7.7%(21/31)和25.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优于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可作为前者的一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柴胡皂甙d对人肝癌细胞HIF-1α/COX-2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缺氧条件下人肝癌细胞转录因子HIF-1α和COX-2表达的变化以及柴胡皂甙d的干预作用,探讨柴胡皂甙d对HIF-1α/COX-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①应用氯化钴模拟细胞缺氧,观察氯化钴模拟缺氧条件下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中HIF-1α及COX-2的表达;②应用氯化钴模拟细胞缺氧,以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抑制HIF-1α蛋白合成后,观察SMMC-7721细胞中COX-2表达的改变;③应用不同浓度的柴胡皂甙d作用于氯化钴模拟缺氧条件下培养的人肝癌SMMC-7721细胞,作用24 h后,分别检测肝癌细胞中HIF-1α及COX-2的表达。结果①在正常肝癌SMMC-7721细胞中HIF-1α的蛋白表达较低,氯化钴模拟缺氧显著增加了HIF-1α的蛋白水平;正常SMMC-7721细胞中便有一定量的COX-2蛋白表达,氯化钴模拟缺氧条件下其蛋白水平进一步升高。②雷帕霉素显著降低了氯化钴模拟缺氧条件下HIF-1α的蛋白水平,同时可以观察到该组细胞COX-2蛋白显著降低。③柴胡皂甙d抑制了氯化钴模拟缺氧条件下HIF-1α的蛋白表达,并呈现出剂量依赖性,COX-2的蛋白水平随柴胡皂甙d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转录因子HIF-1α参与了缺氧条件下人肝癌SMMC-7721细胞COX-2表达的调节,柴胡皂甙d可能通过影响HIF-1α/COX-2信号通路发挥其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SMMC-7721细胞株,经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作用后,MTT方法测定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Ang-2和VEGF水平。结果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随着丹参酮ⅡA作用浓度的增大,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下调,其在1.0μg/mL组作用48h的高表达率分别为33.33%、40.00%,灰度值分别为167.43±12.44和169.05±15.59,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显示,丹参酮ⅡA作用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2和VEGF含量明显下降。结论抑制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可能是丹参酮ⅡA抗肝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腹痛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2019年1月-2020年11月因腹痛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评估胶囊内镜在腹痛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两组人群在胶囊内镜检查结果上的差异。结果 共有191例不明原因腹痛患者及25例正常对照纳入研究,均正常完成胶囊内镜检查。在腹痛组患者中,腹痛相关的阳性病变检出率为52.87%(101/191),正常组人群阳性率为20%(5/25)(P<0.01)。进一步分析,腹痛组患者中腹痛相关的重要阳性发现(溃疡、糜烂、憩室、寄生虫、肿瘤)检出率为16.23%(31/191);次要阳性结果(息肉、血管畸形、毛细血管扩张、淋巴滤泡增生、淋巴管扩张)中,息肉、血管畸形、毛细血管扩张、淋巴滤泡增生等病变在腹痛组及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小肠淋巴管扩张在腹痛患者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3.56%vs. 4%,P<0.05,OR=7.089)。结论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腹痛病因的确诊有一定的价值,但部分阳性结果与腹痛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丹参酮IIA对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丹参酮II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MTT比色法观察细胞增殖抑制情况;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及细胞培养液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丹参酮IIA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以0.5mg/L终质量浓度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其48h的抑制率为72.5%,与未加药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荧光显微镜下经丹参酮IIA作用后的肝癌细胞可见凋亡小体形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ELISA法检测发现,丹参酮IIA作用组肝癌细胞VEGF表达和培养液中VEGF分泌量明显减少,与未加药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丹参酮IIA可下调细胞VEGF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使用人血白蛋白在肝硬化合并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1月间因腹水就诊于我院的101例肝硬化合并肾病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口服利尿剂及静脉注射白蛋白治疗。汇总患者基线资料,评价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及肌酐水平变化。治疗前后白蛋白升高水平大于中位值(1.8 g/L)的定义为治疗有反应组,反之定义为无反应组,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腹水相关腹胀症状得到临床缓解,治疗过程中无1例发生急性肾损伤。32例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内因腹水反复住院。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26.5±5.9) g/L vs.(29.9±4.9) g/L,P<0.001],治疗前后血清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9±118.4)μmol/L vs.(108.5±87.9)μmol/L,P=0.816]。53例患者归为有反应组,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24 h蛋白尿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有反应组血清肌酐水平[(84.1±51.2)μmol/L vs.(142.7±158.4)μmol/L,P=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