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交通运输   29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装箱生成量预测及其分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港口集装箱生成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因素动态相关系数法对区域集装箱生成量以及分流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最后分析江苏省集装箱生成量和分流情况,并提出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健元  严以新 《水运管理》2004,26(10):11-13
国际港口集装箱运输竞争力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问题。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而定性指标的特征值往往不可避免地带有模糊性,应该采用基于模糊集的有关综合评价方法。本文介绍了最近发展起来的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理论的多层次决策优选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一样,本研究中各评价指标值的采集与确定也是十分困难而又关键的工作。本文采用分类采集的方法,经充分调研、反复查询,确定了拟进行集装箱运输竞争力综合评价的8个港口的各项评价指标值。  相似文献   
3.
李熙  严以新 《水道港口》2004,25(2):84-85,100
对非线性波浪在透空式防波堤周围的波浪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在Boussinesq波浪方程中加入与透空建筑物有关的新耗散项,从而界定了透空建筑物引起的部分反射和透射,波浪折射—衍射的传播过程通过控制方程求解。波浪控制方程通过有限差分方法求解。模型应用于模拟波浪经过具有部分反射的群桩式透空结构,结果表明透空式防波堤可以有效地衰减波浪和作为重力式结构的一种替代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对江苏内河航运现状和欧盟重视发展内河航运的具体措施介绍的基础上,运用模糊层次评价法分析内河航运在江苏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优势,认为大力发展内河航运是江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并对江苏发展内河航运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水流运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长江口ADCP实测断面水流资料,对长江口断面运动随时间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涨落潮流分离,落潮主流偏向右岸(南岸),涨潮主流偏向左岸(北岸),流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低平潮和高平潮前后,在断面上有三个方向环流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港口吞吐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许长新  严以新  张萍 《水运工程》2006,(5):26-28,40
将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于港口吞吐量预测模型。考虑了各种主要因素对港口吞吐量的影响,较好地解决了港口吞吐量预测方法中考虑系统因素较少的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确定性等影响港口吞吐量预测所产生的误差问题。采用宁波市港口各相关统计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和验证.结果证明该模型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确定了准则层各分系统的权重以及指标层各分系统中各项指标的权重,然后根据上文所确定的各港口集装箱运输竞争力评价的指标值,利用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理论的多层次决策优选方法,对相关港口集装箱运输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建立在各分系统综合优度值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大陆有关港口业已存在的竞争优势和尚存的劣势,综合各分系统中的评价结果,最后可以得到本研究中8个港口集装箱运输竞争力的综合排名结果,为我国有关港口制定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东亚地区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导致有关港口之间集装箱运输的竞争空前激烈,已进入白热化状态.本文分析了我国大陆相关港口在枢组港之争中的状况,为相关港口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咨询意见,并就东亚地区有关国际港口集装箱运输的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揭示出我国大陆相关港口业竞争优势以及尚存的劣势,为我国大陆有关港口制定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对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在建立了界定原则的基础上,确定了本研究进行竞争力比较研究的8个港口.  相似文献   
9.
在对港口与城市互动关系分析的基础上,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构建了港城系统包含的5个子系统。将生命周期理论引入港城系统演化规律分析,得出港城系统互动机理表现为一系列的综合机制:动力机制、互动机制、变异机制,从总体上揭示了我国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客观趋势。  相似文献   
10.
集装箱生成量预测及其分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港口集装箱生成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因素动态相关系数法对区域集装箱生成量以及分流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最后分析江苏省集装箱生成量和分流情况,并提出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