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制造热挤压模具的过程中,所用的模具钢RM-2在淬火过程中发生了淬火开裂.采用光学显微镜、成分分析和硬度测试等方法对淬裂的模具钢进行了检测与分析,对该模具钢的开裂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热处理不当造成的模具表层产生粗大铁素体和低碳马氏体是导致其淬火开裂的主要原因;碳化物及氧化物夹杂的存在为裂纹扩展提供了有效路径.因此,RM-2模具钢在工业炉中进行淬火时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淬火工艺.  相似文献   
2.
聚羧酸系水泥助磨剂的研究及其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子结构出发,设计一种适用于水泥粉磨过程的聚羧酸高分子化合物,将该化合物作水泥助磨剂,与空白试样和三乙醇胺系水泥助磨剂进行水泥性能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聚羧酸系水泥助磨剂对水泥颗粒级配的优化和强度的提升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复掺石粉和粉煤灰情况下,石粉对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粉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但对流动性的改善效果差于粉煤灰。混凝土水化前期(7)时石粉在混凝土中的填充效应表现出类似粉煤灰的"活性",混凝土的强度受粉煤灰和石粉掺量比率变化不大。水化后期(28~60d),石粉对强度的贡献不足,随着石粉掺量的增加强度下降。石粉起到改善混凝土早期自由收缩的作用。随着石粉掺量的增加,粉煤灰掺量的减小,混凝土自由收缩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
基于图像分析技术,分析了粉煤灰颗粒群的形貌特征,提出了可量化表征颗粒群形貌的参数,并以此作为区分粉煤灰颗粒群形貌品质的判据之一.结果表明:粉煤灰颗粒群的形貌特征可用不同圆度等级下的颗粒面积占比来表征,其中SR>0.8/SR>0.5(圆度R>0.8与R>0.5颗粒的表面积比)最能体现粉煤灰颗粒群形貌的特征差异;当图像放大200倍时,高形貌品质粉煤灰的SR>0.8/SR>0.5可达到10%以上,与非球状颗粒粉体形貌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6.
结合厦门地区环境条件,推导出干湿交替环境下硫酸盐侵蚀加速方程;设计"零养护"和"加速养护"两种干湿循环试验,缩短了测试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所需时间,并对三种养护方式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速试验与标准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合加速方程,可对特定环境下的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寿命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石粉、硅灰、石粉硅灰复掺对水泥胶砂流动性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粉活性较低,掺量控制在5%以下对胶砂强度影响不大;硅灰降低胶砂流动性,但能显著提高其后期强度,硅灰的最佳掺量为10%;石粉与硅灰复掺对胶砂流动性与强度存在互补作用,石粉能够提高胶砂流动性,硅灰能改善胶砂后期强度不足的问题,石粉最佳掺量为15%,硅灰最佳掺量为8%。  相似文献   
8.
龚明子  陈龙  蒋亚清 《粉煤灰》2009,21(4):11-13
通过SEM观察和氮吸附试验,对标准养护3d、7d和28d掺马来酸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大掺量粉煤灰自密实混凝土(HVFASCC)的水化硬化性能、微观形貌、孔隙特性和强度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来酸类聚羧酸减水剂促进了C3A水化进程,3d时可观察到大量AFm与AFt共存;同时发现,粉煤灰-基材存在次生界面过渡区,其特征与粗集料-基材接口过渡区类似,但随水化进程发展逐步消失;聚羧酸减水剂与大掺量粉煤灰提高了混凝土的匀质性,改善了水泥石孔结构,且随龄期增长,大孔减少,小孔增多,混凝土强度稳步增长。马来酸类聚羧酸减水剂促进了水泥早期水化,弥补了确良HVFASCC早强低的性能缺陷,掺马来酸类聚羧酸减水剂的HVFASCC微观结构致密,可在混凝土结构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模拟碾压工艺试验研究透水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参数(如碾压次数、摊铺厚度和松铺系数等),对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透水系数和孔隙率等性能指标的影响,优化透水混凝土的施工参数,在工程中实现了透水混凝土路面取样的透水系数>2mm/s,空隙率>15%,抗压强度≥C20的技术要求,保证了透水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在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引入骨料级配与粒径、体积砂率两个参数,并研究设计孔隙率、骨料级配与粒径、体积砂率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孔隙率与透水系数存在指数函数关系;骨料级配与粒径对混凝土的强度及透水性能影响较大;适量体积砂子的掺入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而不降低其透水性能,且体积砂率的大小取决于水泥用量及骨料级配与粒径;以设计孔隙率、水胶比、骨料粒径与级配、体积砂率为参数的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能够有效的指导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