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黄文恒  王萍 《工具技术》2016,(11):80-83
为了探索氧气对碳钢腐蚀的双重作用,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氧气在1mol/L(NH4)2CO3溶液中对碳钢的腐蚀速率的影响及其腐蚀机理。结果表明:在空白溶液、除氧、充氧三种状态下,碳钢在空白碳酸铵溶液中的腐蚀速率最快,充氧状态次之,除氧状态下最慢。  相似文献   
2.
黄文恒 《新食品》2010,(13):90-95
“八大怪”背后的思行悖论 虽然不少经销商已经拥有相当规模的资产和企业组织,但面对新竞争环境下出现的各种问题时,他们常常表现出思与行的悖论:明明知道学习重要.却把学习排在大多数事情之后;明明招来员工代理某些职能和事务,却又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明明希望职业经理人发挥出最大能量,却又处处设置障碍或者越俎代庖:明明制定诸多制度流程希望规范公司管理,每次事到临头都带头破坏……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在硫酸介质中精氨酸及复配对碳钢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氨酸、碘化钾和抗坏血酸存在协同效应,属于混合型缓蚀剂,当精氨酸的浓度为40 mg/L、碘化钾的浓度为125 mg/L和抗坏血酸的浓度20 mg/L时缓蚀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平均缓蚀效率可达到97%左右。  相似文献   
4.
根据实际的制盐工艺条件,使用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试验,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2205双相不锈钢在不同的S2-浓度、CO32-浓度、pH值和流速的盐卤介质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盐卤介质中S2-浓度和pH值对2205DSS的耐蚀性能影响较大,而CO32-浓度和流速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黄文恒  黄茜  鲜磊  曹琨 《表面技术》2019,48(11):356-364
目的研究丙氨酸和碘化钾共同存在于硫酸溶液中,对碳钢的协同缓蚀作用。方法采用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El-Awady动力学模型,对丙氨酸、丙氨酸与碘化钾复配缓蚀剂对碳钢在硫酸介质中的缓蚀性能和吸附机理进行探究。结果在10%的硫酸体系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随着缓蚀剂浓度增大而增强。单独使用丙氨酸作为缓蚀剂,丙氨酸分子在碳钢表面呈单分子层吸附,缓蚀效率最高仅达到29%,缓蚀效果不明显。经过丙氨酸与碘化钾复配后,缓蚀效果显著提高,当丙氨酸质量浓度为300 mg/L,碘化钾质量浓度为250 mg/L时,缓蚀效率达到92%以上。XPS谱图表明,缓蚀剂主要是通过分子中的N原子与碳钢表面Fe原子形成共价键,吸附在碳钢的表面,与KI复配后,I-吸附在碳钢表面,并部分氧化,形成I_3~-。El-Awady动力学模型研究说明该复配缓蚀剂为混合型缓蚀剂,且在碳钢表面自发形成多分子层吸附膜。结论在10%的硫酸溶液中,丙氨酸分子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作用,吸附在碳钢表面,减缓腐蚀反应发生。碘化钾添加后,发挥连接缓蚀剂分子和碳钢表面的桥梁作用,从而协助丙氨酸吸附到碳钢表面,提高丙氨酸在碳钢表面的覆盖率,在提高缓蚀效率的同时,减少了丙氨酸的使用量,有效地抑制了钢材的腐蚀。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泡法提取柑橘皮中缓蚀剂成分,应用电化学方法研究柑橘皮提取液和柑橘皮提取液与碘化钾的复配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柑橘皮提取液在10%H2SO4溶液中对碳钢有良好的缓蚀性能,与碘化钾复配后,柑橘皮提取液与碘化钾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复配后的缓蚀效率达98%以上,能同时抑制碳钢在硫酸溶液中的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属于单分子层吸附,且反应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7.
黄茜  曾宪光  曹琨  黄文恒 《表面技术》2022,51(7):314-323
目的 采用电沉积法在不锈钢网上构筑稳定的钴层状双氢氧化物微球(Co–LDHM)超疏水薄膜。方法 首先,通过第1次电沉积在不锈钢网上制备出ZIFs纳米片阵列结构(ZIF–NFA),并以此为牺牲模板,然后在第2次电沉积作用下制备出微纳米尺寸的Co–LDHM,最后通过浸泡硅烷降低其表面能。通过溅射试验、耐磨性实验、油水分离实验及电化学试验,分别评价经超疏水改性后不锈钢网的抗污、耐摩擦、油水分离及耐蚀性能,并通过接触角,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不锈钢网表面的疏水程度及膜表面的形貌与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经两步电沉积处理后的不锈钢网表面类似浴球状,具有微米/纳米多级表面形貌结构;接触角测试表明,所制备的薄膜呈现出良好的超疏水性能,静态接触角达到159.4°±2°;经过30个耐摩擦实验周期,其表面接触角为141.3°±2°,仍具有较高的疏水性;油水分离效率均大于97%,重复20次以上分离效率仍保持在96%,且具有一定耐蚀性能和良好的抗污性。结论 通过两步电沉积法构筑的Co-LDHM超疏水不锈钢网具有优异的超疏水性能,为MOFs在制备超疏水材料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竹叶提取液的制备及其缓蚀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植物提取液低毒,低残留,易后处理,用作缓蚀剂时环保性好.为此,用15%H_2SO_4浸泡竹叶,以其提取液配制成缓蚀剂.采用电化学测试、失重和腐蚀浸泡试验研究了竹叶不同浸泡时间、竹叶提取液浓度对Q235钢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适量竹叶用15%的硫酸浸泡306 min配制成的0.1 g/mL溶液,缓蚀效率达96%以上,是一种阳极型缓蚀剂;电化学研究表明,竹叶提取液为混合型缓蚀剂,作用机理为几何覆盖效应;失重结果表明,竹叶提取液的缓蚀效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硫酸介质中在Q235碳钢表面的吸附符合El-Awady动力学模型与Flory-Huggins吸附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微电极的类型,综述了近几年来微区技术在腐蚀研究中的应用成果,以及微区测量方法的发展情况等。  相似文献   
10.
利用垃圾微波裂解后固体残留物中的活性炭成分进行含酚废水的吸附试验,考察了垃圾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pH值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垃圾用量为10g,吸附温度25℃,pH值为6.20,振荡吸附时间3.5h的条件下,苯酚吸附效果达到最佳,苯酚在固体残留物上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其吸附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