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本文对45钢氮—碳共渗不同冷却方式的拉伸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得到一种新的锯齿状拉伸曲线和与之相对应的三区域断口特征。拉伸曲线和断口特征与冷却方式有关,并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3.
45碳钢氮—碳共渗表面强化后的应变疲劳试验结果表明:共渗处理与基体,在整个试验应变范围内,均为大应变幅下呈循环硬化,小应变幅下呈循环软化;但在一定应变幅下,其硬化和软化程度各不相同。另外,共渗处理疲劳寿命的降低是表面强化层造成整体材料的塑性损失的结果。同时对断口和内部位错组态进行了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45碳钢氮碳共渗处理疲劳断裂后的断口附近的显微硬度,组织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疲劳断裂后,其显微硬度值增加,且应力越高越明显,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不同的区域、析出物的形态及种类不同。硬度的增加是疲劳过程中氮碳变化的宏观表现。  相似文献   
5.
1.渗碳钢中碳化物形态渗碳渗层中的碳化物已知有四种不同形态,即粒状、网状、片状和壳状碳化物。究竟取何种形态,对渗碳直接淬火的渗层,取决于渗碳的工艺;对渗碳后重新淬火的渗层,取决于最终淬火和最终淬火前予处理的工艺。现将不同碳化物形态的成因叙述于下: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以20CrMo钢为例研究了渗碳工件采用有预热的快速加热淬火工艺,介绍了加热时间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对比试验论证了此工艺不仅提高了渗碳件的强韧性,且可获得饱和的有效层深,重现性好,易于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渗氮或氮碳共渗后再加热淬火,渗层得到氮(氮碳)马氏体,它与碳马氏体的异同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予以简要介绍。一、氮(氮碳)马氏体与碳马氏体的异同: 两者的比较见表(1),由表可知氮马氏体据其形态也分为板条和片状二大类,前者亚结构为位错、后者为孪晶。差别在于碳板条马氏体惯习面为(111)γ,而氮马氏体为(232)γ。钢通过渗氮或氮碳共渗、再加热淬火得到的氮碳马氏体,碳加氮的总量较大,一般由板条和片状马氏体混合组成,但尺寸细小,呈隐晶马氏体形态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45钢氮-碳共渗处理前后的对称拉压低周循环行为及微观组织变化,并从位错组态及其变化情况对不同应变幅下的循环行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另外,表面强化材料的应变疲劳寿命下降与其塑,韧性的下降一致,是因强化层使整体材料的塑性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