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用电阻测定及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共晶成分Au-Si合金快速凝固箔带在等温时效时的相变过程,提出了由非晶态至平衡态的四阶段转变顺序,分析了各亚稳相的结构和电子浓度特征,说明在等温时效过程中亦可生成Hume-Rothery电子化合物及尺寸因素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探索了液态淬火一次成型制造Au-3.1(wt)%Si合金薄带的方法.用此法可制造满足半导体器件焊接要求的Au-3.1(wt)%Si合金薄带,但这种薄带室温下极不稳定,在转变成亚稳相结构时带来脆性。采用适当的退火可使液态淬火薄带的组织转变成平衡相并消除脆性.本文对合理的退火工艺也进行了实验选择.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长期以来,由于含银钎料的优异性能,使其在各工业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对银钎料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银的价格较贵,且属于国控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合金元素含量相当高的Al—Cu—Zn—Mg系合金的磁化率及主要力学性能。合金的磁化率随着铜和锌含量的增多而减小,含20%Cu及24%Zn的Al—Cu—Zn合金,其磁化率值约为-0.009×10~(-6)cm~3/g,属抗磁性。铜和锌的含量均在20%左右的情况下,可得到一种磁化率接近零值的合金。加入少量镁时,对于铜、锌含量均≤15%的合金而言,无明显的影响,但对于含铜及锌量均大于15%的合金,则有进一步降低磁化率的作用。在试验的成分范围内,合金的强度随着铜和锌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锌的作用略大于铜;含20%Cu及24%Zn的合金,强度σb平均值可达23.7kgf/mm~2, 延伸率为零。减少铜或锌量,可使延伸率值略有提高。应力-应变曲线表明,试样在破断之前,基本上为弹性变形。合金的弹性(模量)随锌含量增多而增大,随着铜含量增加而变差。少量镁的加入,不会增大强度值,但能提高合金的弹性。磁化率与力学性能最佳配合的成分范围,应当是铜、锌含量均在20%左右,并加入少量镁的合金。  相似文献   
5.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Pb-Sn-Ag系中合金组元对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n改善合金在Cu或Ag上的润湿能力,提高流布性和延伸率,但降低抗拉强度和电阻率;而Ag的作用刚好相反。同时,对流布性和电阻率与合金显微组织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Al-Cu-Zn-Mg合金中合金元素及铝中主要杂质元素对磁化率K的影响。结果表明,铜和锌是使合金磁化率减小的主要元素。其中铜的作用最大,锌的作用略次于铜。在Al-Cu-Zn三元合金中,当其中的一组元含量不变时,含金的K值均随着另一组元的增多而显著的减小。但是,含铜量的增加使K值减小的趋势仍比锌明显。镁亦能减小铝的磁化率。铝中含镁达到2%时,K值由纯铝的0.6×10~(-6)减小到Al-Mg合金的0.49×10~(-6)cm~3/g。但是,当镁与铜和锌共存于合金中时,其作用就不明显了。铝中的主要杂质铁和硅对铝的磁化率的影响是不明显的,硅能使铝的K值略有减小。铁在铝中以FeAl_3的形式出现,铝中的FeAl_3数量的增多会使K值稍有增大。但在高纯铝中加入低干0.2%Fe的情况下,K值则稍减小。  相似文献   
7.
研制的TLGA22钎料是一种不含银及不含镉等有毒元素的Cu-P-Si系新型钎料。钎料熔化温度为708~720℃,具有优良的钎焊工艺性能和对紫铜钎焊优良的自钎能力。而且,钎缝具有能承受强力旋压变形的特点。钎料抗拉强度达689N/mm~2,搭接接头剪切强度为215.4N/mm~2。它可代替银钎料用于钎焊铜及铜合金。本文还通过与磷含量相同的二元Cu-P合金性能的对比,探讨了该钎料中硅对钎料各方面性能的有益作用,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法拉第磁秤法和硬度法,测量变形Al-Cu-Mg合金经淬火及不同温度时效后的磁化率与硬度关系曲线。结果表明:Al-Cu-Mg合金经不同热处理工艺后,其磁化率终值相同,约为0.40×10~(-6)cm~3/g,说明热处理工艺对该合金磁化率终值无影响。因而为制定变形Al-Cu-Mg合金的合理热处理制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