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45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焦煤集团演马矿工作面推进过程中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支架阻力分布及矿压显现情况分析,并对该支护技术的使用情况和适应性进行了评价,认为该种支架稳定性好,安全系数高,适应性强,能够满足顶板管理需求.经现场应用,不但提高了工作面的产量,而且降低了生产费用,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综合分析认为,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支架支护技术适合于焦作矿区的地质条件,在焦作矿区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N06625-2合金是一种除了含20%左右的铬以外还含有Mo、Ni、Al和Ti等合金元素的固溶强化耐热合金。对以20%、40%和50%的变形率冷轧的N06625-2合金带材进行了不同工艺的固溶处理:分别于1 160℃和1 180℃保温6 min和10 min空冷。随后检测了带材的晶粒度,以揭示固溶处理工艺对带材晶粒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带材固溶处理后的晶粒尺寸随着冷轧变形率的增大而减小;冷轧变形率相同,1 180℃固溶处理的带材晶粒比1 160℃固溶处理相同时间的带材晶粒粗大,固溶处理10 min的带材晶粒比相同温度固溶处理6 min的带材晶粒粗大。  相似文献   
3.
综述性地介绍了TCA合金真空钎焊技术的当前状况、钎焊工艺、钎料的选择及TC4合金真空钎焊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有限元模拟软件研究了不同形状的高温合金 Inconel 718坯料温度场变化,模拟的材料形状分别是圆棒、方坯和板坯,坯料加热到1120℃,然后在空气中自由降温,通过软件模拟出表面及内部温度和时间关系曲线,并展示出不同坯料不同截面位置的温度梯度图,从而找出温度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回采工作面网格钻孔瓦斯抽出规律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回采工作面网格抽放网络中的钻孔瓦斯抽出规律的分析,探讨了网格抽放钻孔提高瓦斯抽出率、消除突出危险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降低突出危险工作面瓦斯渗出、实现安全开采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充分考虑电子枪栅极的工作环境后,对铪(Hf)栅极进行了800、900和1000℃的真空退火处理,对其组织、织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在Ba-W阴极表面分别沉积金属钼膜和铪膜,以模拟栅控行波管中钼栅极和铪栅极表面吸附阴极蒸发物质时的表面状态,测试了这两种栅极表面“热电子发射”能力和“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铪(Hf)栅极的结晶度、晶粒尺寸增加,织构减少,铪的最佳退火温度为900℃,铪栅极表面吸附的阴极发射物质要远少于钼栅极,用金属铪作栅极材料能有效抑制栅电子发射.  相似文献   
7.
采用SEM分析了不同试验条件下含铜镍基合金表层的高温氧化产物,分析其产生的机理,并讨论了其在工业生产中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及改善措施。结果表明,含铜镍基合金在长时间高温氧化后,表层会形成镍及铜的嵌套氧化产物,且随时间长短的不同,表现不同程度的结构比例。该氧化结构对钢板表面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可通过调整加热温度及时间等因素控制其产生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马天军  康慧  曲平 《焊接技术》2005,34(1):47-49
利用快速凝固技术制备了Ti-Zr-Cu-Ni基非晶态薄带钎料,厚度为30~40μm,测定了非晶态和相同成分的普晶态钎抖的熔化特性。相比之下,非晶态钎抖的液相点降低了4.3℃,结晶温度区间缩小近40℃。利用扫描电镜,对普晶态度非晶态钎抖金相组织及其在TC4上的扩散性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且测定了TC4钎焊接头的抗拉强度和冲击韧度值。结果表明,当钎抖成分相同时,非晶态钎抖组织细小密散,熔化温度低,在TC4母材上扩散性能好,接头抗拉强度高、冲击韧度值高,是一种很好的新型钎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轧制镍基复合板N08825+X65的结合面宏观及微观形貌进行研究,掌握了轧制镍基复合板的结合面特点和组织形貌,同时研究了C、Ni、Cr、Fe、Mo、Cu、Ti等元素的扩散规律。发现在N08825+X65复合板结合面,C元素的扩散距离最长,超过90μm;Cr和Fe元素的扩散距离达到35μm;Ni、Mo、Cu、Ti等元素扩散距离为20~30μm,而且在结合面形成20μm的结合层。N08825+X65复合板的结合强度很高,其剪切强度达到400 MPa,基层的强度和复合层的耐腐蚀性能均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铁镍铬耐蚀合金Incoloy 800H的热加工生产工艺,在MMS-300热力模拟试验机上对其进行双道次热压缩实验,绘制出不同变形条件下的双道次流变应力曲线,研究了变形温度、变形程度、应变速率与初始奥氏体晶粒尺寸等参数对其静态软化行为的影响.利用EBSD及TEM技术分析了道次间隔时间内亚结构变化规律,建立了合金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对静态再结晶速率的影响最为明显;当变形温度低于950℃时,沿晶界析出Cr23C6对大角度晶界产生钉扎作用,抑制了静态再结晶的发生,静态软化机制以回复作用为主;当变形温度高于950℃时,析出物逐渐溶解,钉扎作用随之减弱,发生了静态再结晶;建立的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在预测静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方面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