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0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烟气轮机波纹管失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金相、SEM、SAM、ESCA等方法,分析了某石油化工厂催化系列烟气轮机进出口六个不锈钢波纹管开裂泄漏的原因。根据现场调查和实验分析结果证明,18-8型不锈钢波纺管的开裂是由于连多硫酸引起的应力腐蚀开裂所致,而大量连多硫酸的形成与烟机频繁的停机有关。  相似文献   
2.
过饱和ZA27Ce合金自然时效过程中的阻尼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至过饱和ZA27Ce合金自然时效过程中的阻尼性能进行较为详细的测定。同时利用H-800透射电镜观察组织变化。初步探讨了ZA27Ce合金的组织与阻尼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NSM的主要制作方法,包括气相凝固法、机械合金化法和喷雾转化法等。并概述了NSM在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领域里的应用状况和前景。  相似文献   
4.
纳米材料的结构特及其表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纳米材料的分类和结构组成,纳米材料的奇异性能以及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进行了综合性论述  相似文献   
5.
针状铁素体的物理冶金学(待续)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针状铁素体能明显改善高强度低合金钢焊缝的力学性能,提高其抗环境损伤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作者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针状铁素体的组织形态,并观察到高角度晶界结构和相界周围的“唇”带村度,探讨了其抗解理断裂的机理。并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报道,综述了形成针状铁素体所必需的工艺条件和合金化条件。  相似文献   
6.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321/Qd370qD爆炸焊接界面附近基板内的组织。结果表明,基板珠光体内部存在大量的弥散分布的非晶相。探讨了非晶相的形成原因,认为非晶相可能是由爆炸产生的高压应力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在GB/T6401-1986所提供的侵蚀铁素体奥氏体型双相不锈钢方法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新的侵蚀方法,与GB/T6401-1986中的侵蚀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两相衬度及轮廓线清晰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321/Qd370qD爆炸焊接界面附近渗碳体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321/Qd370qD爆炸焊接界面奥氏体侧存在大量渗碳体,近界面处的渗碳体内存在大量亚片层,尺寸约几个纳米.这些亚片层相互平行,有的亚片层团互相交叉大约呈70.5°,亚片层团之间符合一定的晶体学取向关系,即相互之间满足绕[110].方向旋转180°后或者绕[002].方向旋转180°后相重合.如果在一个亚片层团的附近按上述关系生长出新的亚片层团,则其更容易形核与长大,且受阻力最小.相邻亚片层的晶体学取向关系可以推测应用到相邻珠光体团上,相邻珠光体团可能存在以上关系.  相似文献   
9.
稀土元素Ce对Mn-Cu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稀土Ce 改性的高阻尼Mn Cu 合金的阻尼性能与微观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元素Ce,不仅能显著提高Mn Cu 合金的阻尼性能,而且能缩短达到峰值阻尼性能的时效时间,同时还抑制了过时效时阻尼性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先前发表的文献已研究了各种现代炼钢工艺对钢板中形成的夹杂物和钢板机械性能的影响。本文补充检验了另外两个变量(板厚和轧制比)。并介绍了它们对以前所报导的结果的影响。所研究的是采用普通冶炼法,钙处理法和电渣重熔冶炼的铝脱氧的 A516碳钢,钢板厚度范围为2~15英寸(51~381毫米),轧制比为1:1~10:1。总共测定了11批钢板的质量。研究重点放在比较普通冶炼钢和钙处理钢。通过相对于轧制方面的三个主要金相截面上的夹杂物的光学显微镜照片来显示每种钢中夹杂物的结构。此外,采用定量图象分析方法来确定上述每个截面上的夹杂物数量。采用 V 型缺口却贝冲击功和动态撕裂上平台能和拉伸断面收缩率来比较所研究钢的性能。确定了夹杂物尺寸与韧性和延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与 A533B 钢的先前的结果做了比较。发现各种厚度和轧制比的钙处理钢均优于普通冶炼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