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蕾蕾  邹春锋 《连铸》2022,41(5):114-119
为了揭示大圆坯锻件环形探伤不合格的原因,结合研究情况论述了多种不同类型缺陷形态及构成,并分析了各类型缺陷的宏观及微观特征、提出产生缺陷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大圆坯锻件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夹渣、内部裂纹以及应力裂纹3种形式,防止产生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工艺措施有防止产生二次氧化渣、结晶器卷渣以及水口堵塞、保证连铸在冷却过程的均匀冷却,降低钢中氧含量,并且避免产生应力集中的加工方式等。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典型的拉-压疲劳失效的形成机理、宏观形貌以及微观形貌,并对Q345B H型钢高应变低周疲劳断口进行了分析,为今后进行相关疲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刘建华  包燕平  张婕  韩文习  韩蕾蕾 《连铸》2011,(Z1):376-381
在异型坯横截面不同区域取样,采用大样电解、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分析对莱钢异型坯中大型夹杂物的特征、数量、形状、成份、分布和尺寸等进行了分析;结合LF精炼前后和铸坯中氧、氮变化,对莱钢异型坯清洁度和夹杂物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异型坯生产采用半敞开式浇铸,二次氧化严重,大型夹杂物主要为MnO-SiO2-Al2O3系夹杂,熔点较低;加上浸入水口为直孔水口,结晶器横截面窄小,异型坯比表面积较大,凝固速度较快等原因,异型坯中大型夹杂数量明显偏高;并且大型夹杂在内弧R角及腹板部分数量较多。连铸生产中,异型坯内弧R角及腹板部位坯壳应力较高,数量较多的大型夹杂物在此聚集,对裂纹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结晶器喂稀土丝技术是90年代在中国钢铁行业兴起的一项冶金技术,它的出现一度解决了当时工艺条件下的钢材质量问题,是钢铁材料的应用领域及性能指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通过多年的研究基本解决了稀土材料在钢铁冶炼工艺中容易烧损的难题,能够有效的控制其回收率,避免了水口的结瘤,使其成为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一项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5.
针对首阳煤业15103综采工作面回风顺槽630~700m特殊地质段矿压显现明显、回采过程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综合分析后对该范围顶板、煤柱帮采取补打锚杆锚索、支设点柱、喷射混凝土封闭和布管排水等综合治理方案,并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实施后,回采工作面安全顺利地通过该特殊地质段,说明采取的加固治理方案科学有效,可为其他类似工程难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样电解法、LEO-1450型能谱分析仪和NEOPHOT-32型金相显微镜对SPHC钢铸坯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种类、含量、来源、形状、尺寸进行分析研究。并针对尺寸特大(D≥150μm)的典型夹杂物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铸坯中主要为O—Ca—Si—Al-Na—S复合型夹杂物。转炉出钢下渣量大、浮渣卷入、耐火材料侵蚀、以及钢液被空气二次氧化是钢中生成大型夹杂物的主要原因。并针对以上原因,提出相应工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邹春锋  韩蕾蕾  张丽  张伟 《莱钢科技》2010,(2):18-20,22
结合莱钢RH设备特点和生产状况,介绍了IF钢生产过程中真空脱碳、温度控制和微合金化等方面的工艺技术;根据真空脱碳和铝升温的基本理论,详细阐述了IF钢生产过程中的脱碳实践以及钢水温度控制过程,并结合钢水环流量以及真空度对IF钢生产过程重要性分析,总结了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液共混法成功制备出炭黑/聚乙烯导电气敏复合材料,研究了在苯、甲苯、二甲苯三种有机溶剂蒸汽中的电阻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在二甲苯蒸汽中电阻变化最大,在苯蒸汽中电阻变化最小.进一步研究了其在100 ppm至800 ppm(ppm=10-6)二甲苯蒸汽中的气敏响应性,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灵敏度从0.04增大至0.11.  相似文献   
9.
空间目标跟踪过程中,航迹中断会严重干扰航迹融合及加重传感器负担,因此,空间目标断续航迹关联算法研究意义重大。针对传统断续航迹关联算法中直线外推得到的预测航迹具有较大误差,从而导致关联不准确的问题,提出基于轨迹预报的空间目标断续航迹关联算法。该算法基于动力学方程对空间目标进行跟踪,对中断前滤波更新值进行曲线拟合得到预报初值点,并结合目标动力学模型进行轨迹预报,将预测数据与中断后新起始航迹前几个时刻的状态更新值进行关联配对,实现空间目标中断前后航迹的关联融合。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耐候H型钢在不同冷却工艺下的基体组织类型对其耐大气腐蚀性能的影响,对耐候H型钢热轧结束后采用轧后空冷、轧后随炉冷及轧后水冷3种冷却方式,分别获得了铁素体+贝氏体、铁素体+珠光体及全贝氏体3种不同的基体组织.利用周期浸润试验模拟了不同基体组织类型的耐候H型钢在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对腐蚀后的带锈试样进行了失重分析及电化学试验来评价其腐蚀性能,采用电子探针(EPMA)观察分析其腐蚀产物形貌及锈层截面元素分布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其腐蚀产物物相组成来探究其影响.结果表明:在腐蚀初期,轧后水冷获得的单相贝氏体组织的锈层最为致密完整且其耐大气腐蚀性能最优;在腐蚀后期,不同显微组织的耐腐蚀性能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