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低本底反康普顿高纯锗γ谱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的谱仪采用铅-石蜡-铅为主的复合物质屏蔽。HPGe探测器对~(60)Co的1332keV γ射线的相对效率为25%,能量分辨率好于1.75keV。在阱型反符合屏蔽下,系统对放在HPGe端面的~(137)Cs点状薄膜源的峰康比可达800:1;测量时间1000min,置信度95%时,对~(137)Cs点源探测灵敏度好于5.6mBq;谱议在100—2000keV能区内的积分本底好于8.7±0.1次/min,与无反符合屏蔽时相比,压缩倍数为6.6。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差分单道毫微秒时间分析器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讨论了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还提出了一些有关实验方法及简化仪器的改进意见。在实验中证明仪器是稳定可靠的,在加速器的配合下作出了一些元素的中子能谱。电子学线路本身的分辨时间为1毫微秒,包括加速器束流宽度、相位稳定和探测元伴的分辨时间在内的分辨时间为6—7毫微秒。  相似文献   
3.
连铸钢包浇注末期出现的旋涡卷渣现象会对连铸钢水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有效控制生产中的旋涡卷渣现象,对钢包浇注末期旋涡的产生机理开展详细研究.依据相似原理,构建了相似比为1∶6的钢包物理模型,对钢包浇注过程中旋涡产生及卷渣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初始液面高度、出水口尺寸与布置位置、出水口结构等因素对旋涡形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涡形成过程与初始液面高度无关;钢包出水口尺寸和布置位置对于旋涡形成过程影响显著.随着出水口直径的增大,旋涡临界高度逐渐增加;随着偏心率的增加,旋涡临界高度逐渐降低,最佳偏心率为3/4.提出三片挡块式出水口结构,可以显著降低钢包浇注末期的旋涡临界高度,降低高度达50%左右.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跨越式单管热水供暖系统双侧连接小环路的压力状况及流量分配规律,利用流体力学的某些基本原理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之后又根据在实际工程上小环路节点几种可能的组合情况采用解析方法计算出大量数据,并在此基础上绘制出进流系数曲线图和进水流量曲线图。并对应用时可能出现的误差做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了一台为在回旋加速器上进行快中子能谱测量用的100道毫微秒时间分析器,它利用了时间幅度变换原理。分析器的线性范围约65道,在这范围中线性度约2.5%;使用道宽约1毫微秒。谱仪的分辨时间主要由回旋加速器及探测器的性能所决定。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改善SMA复合支座在强震下的隔震效果,特别是当复合支座的水平剪切变形较大时,将SMA复合支座与磁流变阻尼器相结合,建立一种基于SMA复合支座与磁流变阻尼器的双重隔震体系及其力学模型,并与单纯的SMA复合支座隔震进行对比。仿真分析表明,该体系不仅能够大幅度地减小隔震层的水平侧移,有效地保护隔震装置,而且能使上部结构的层间位移与加速度反应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隔震建筑的减震效果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例1:精英G31T—M5 V2.0型主板,故障现象为上电无复位.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8.
9.
孙雨宸  王非  郭瑞琪 《华中建筑》2014,(12):114-118
如何在保护宗教建筑本体的基础上完整而系统的展示宗教文化内涵,实现弘扬宗教精神的目的是当前我们亟需研究的问题。该文分析了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深入了解终南山香积寺现状,并着重从增强人的参与性角度探讨香积寺建筑及内部空间的保护及规划设计,为宗教建筑保护开辟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因后期需在钢管内进行结构施工,管幕预筑法中顶进的钢管均为大直径钢管.由此带来的顶进方向控制难度大、顶进阻力大、地面沉降不可控等问题,制约了管幕预筑法的应用.某地铁车站在国内首次采用管幕预筑法施工,通过采用激光导向、先导管导向板纠偏以及注浆减阻等技术措施,顶管施工精度、顶进速度、总体地面沉降均满足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