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虽然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规定了综合能耗的通用计算方式,但由于制药工艺剂型的差异性,涉及的生产能耗及其具体综合能耗的计算方法也有差异。本文通过探讨中药片剂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计算方法,旨在建立中药片剂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的计算方法,进而为制药企业其他剂型产品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测定方法提供参考依据。一、中药片剂生产涉及的能耗中药片剂生产所用能耗主要包括水、电和蒸汽等直接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润滑油缺失工况下不同活塞环涂层在不同温度下与缸套的摩擦学性能,选取5种商用活塞环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涂层的截面形貌,利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在润滑油缺失工况下,分别在常温、200 ℃和350 ℃条件下进行摩擦磨损试验,利用轮廓仪和光学显微镜分别观察摩擦试验后的磨损量和磨痕形貌。结果表明:CrN基涂层和CKS涂层主要为黏着磨损,对缸套磨损大,不同温度下摩擦学性能稳定;含DLC涂层主要为磨料磨损,常温摩擦因数小,高温下不同涂层有较大差异,其中CDC+DLC涂层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采用缸内远后喷技术进行柴油机颗粒过滤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再生。通过配制不同质量比的柴油和机油,分析机油黏度和闪点的变化趋势。采用特定循环进行机油老化验证和机油稀释试验,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柴油和机油的挥发特性,并在机油黏度下限进行极限拉缸和高温拉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燃油稀释率的增加,机油黏度和闪点呈下降趋势,且黏度到达下限值时,燃油稀释率为7%左右。远后喷不会引起柴油的不完全燃烧,也不会导致机油中烟炱(soot)的增加。随着再生次数的增加,机油黏度下降较快,至再生50次后,黏度未达到下限值。热重曲线可以看出柴油和机油的挥发温度差别较大,含7%柴油的机油在120℃会有少量挥发。最小间隙拉缸和高温拉缸试验完成后拆检缸套、活塞环、活塞等主要摩擦副,未出现异常磨损,发动机出现拉缸的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4.
内燃机凸轮-滚轮型接触副弹流润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某内燃机凸轮-滚轮型机构,建立相应的接触副弹流润滑数值模型,得到凸轮旋转周期内运动副的完整润滑状态,并分析滚轮凸度、润滑油黏度及凸轮-滚轮间打滑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个周期内,凸轮-滚轮接触副的润滑状态可分为波动期和平稳期,与凸轮升程的改变规律相对应;滚轮凸度会影响接触副的润滑状态,且接触区压力分布对其十分敏感;提高润滑油黏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优化接触区压力分布,改善润滑状态的效果;凸轮-滚轮间打滑现象则会降低接触区成膜厚度,尤其是对润滑油温升和摩擦因数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降解尼古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尼古丁是烟草、烟气以及烟草废弃物中的主要有害成分之一。有关可降解尼古丁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尼古丁代谢的分子机理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新技术对嗜尼古丁菌中降解质粒pAO1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通过pAO1全序列的测定,揭示了代谢尼古丁基因结构,确定了一些尼古丁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及其活性,使尼古丁的微生物体内代谢分子机理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综述了微生物降解尼古丁的关键酶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并就尼古丁降解功能基因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氧化温度、时间以及金属催化氧化等因素对柴油机油性能的影响,采用高温烘箱以及氧化测试仪模拟不用的氧化条件,研究柴油机油氧化前后部分理化性能、摩擦学性能的变化,分析不同氧化条件对柴油机油的氧化过程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温烘箱试验后发动机油的理化性能、抗氧化性能以及摩擦学性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劣化,但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7.
以某重型柴油机的连杆轴承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计算发现Singhal、Schnerr and Sauer及Zwart-Gerber-Belamri这3种空化模型中,Singhal模型对峰值压力更敏感,用该空化模型探究了进油口位置对空化范围的影响及轴颈和轴瓦之间径向相对运动对油膜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稳态计算模型,沿着轴颈转动方向,最小油膜厚度下游侧出现显著的空化现象,且空化范围受到最小油膜厚度和进油口之间范围的影响;而在动态仿真过程中,当轴间隙减小时,峰值压力逐步增加,在最小轴间隙(1μm)处达到最大(187 MPa);当轴间隙增大时,峰值压力突降,此时在最小油膜厚度下游处将发生显著空化;空化主要发生和消失的过程均发生在轴颈远离轴瓦的过程中,其中当轴间隙约为40μm时空化最为剧烈;随着轴间隙进一步增加,空化程度逐渐减弱,在轴间隙约为110μm时空化消失。  相似文献   
8.
平菇与香菇挥发性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新鲜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和香菇(Lentinus edodes)子实体的芳香物质。经GC-MS分析,从平菇中鉴定出12种挥发性香气成分,总量为13.75μg.g-1FW,主要为酸类(11.28μg.g-1FW),主要香气成分有正十六烷酸、亚油酸、9-十八碳烯酸、3-甲基环戊酮、亚油酸乙酯和十五烷酸;从香菇中鉴定出33种挥发性香气成分,总量为64.66μg.g-1FW,主要包括醇类(22.38μg.g-1FW)、酸类(11.95μg.g-1FW)、烃类(9.49μg.g-1FW)、硫类(8.03μg.g-1FW)、酮类(5.03μg.g-1FW)和酯类(2.98μg.g-1FW),主要香气成分有蘑菇醇、正十六烷酸、二甲基三硫、3-辛醇、3-辛酮和亚油酸。  相似文献   
9.
从河南各大烟厂采集烟叶258份,采用醋酸钠分离法分离到19株含伴孢晶体、类似苏云金芽孢杆菌的菌株.通过对烟草甲的生物测定,分离出一株对烟草甲高毒力的菌株,命名为Bt117.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鉴定,确定该菌为苏云金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0.
烟梗生物发酵制造有机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自制有机肥发酵装置,以烟梗为原料进行了高温好氧发酵制作有机肥的研究,对烟梗有机肥发酵过程中物料的温度、含水率、pH、有机质、肥料发芽指数(GI)以及肥料主要化学养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添加外源营养的情况下,烟梗原料可快速升温发酵,10 d左右温度达到最高值。添加发酵菌剂可加速烟梗有机肥的腐熟,堆体最高温度为67℃,高温(≥50℃)持续时间延长,有机肥发酵腐熟周期可缩短5 d。堆肥结束时含水率40.28%,pH7.3,有机质65.05%,GI 86.67%,大于堆肥腐熟指标的临界点(80.00%);肥料样品呈黑褐色,具有土腥味,无烟草气味;含有丰富营养元素,其中含量较高的是氮(2.59%)、钾(6.75%)、磷(0.48%)和铁(338.10 mg/kg)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