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DIL805-A测定了C-Si-Mn系600MPa级冷轧双相钢的CCT曲线,并在Gleeble 3500上模拟了双相钢的冷轧连退工艺。得出以下结论:双相钢的连退均热温度控制在800~820℃,保温时间不小于2min,缓冷温度控制在650~700℃,快冷结束温度不高于330℃,冷速大于15℃/s。通过EBSD检测、透射电镜检测、力学性能检测,结果显示邯钢生产的C-Si-Mn成分体系600MPa级冷轧双相钢马氏体的体积分数约为18%,{111}面织构强度为5.3,双相钢中马氏体类型为低碳马氏体,通卷屈服强度为344~365MPa,抗拉强度为605~645MPa,伸长率为24.5%~27%。其性能完全能满足汽车厂冲压安全防撞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道次压缩实验方法,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对加硼SPHD钢进行高温热变形道次间奥氏体再结晶软化规律的研究.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该钢的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到实际生产的计算中.  相似文献   
3.
轧辊磨削是影响带钢表面质量的关键工艺过程,磨削工艺优化需考虑磨削程序架构和关键参数两个方面与磨削效果之间的关系.文章结合高表面质量带钢对轧辊磨削过程的要求,从实际生产出发明确了磨削工艺的调整原则.分析了磨削程序、参数设置对轧辊表面质量的影响特点,发现程序架构是影响轧辊磨削质量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冷轧带钢轧辊磨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影响带钢表面质量的几种常见边部缺陷及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关键过程数据分析和电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形态相似、诱因各异的形成特点。结果发现,外生夹杂导致的热轧带钢边部层状、线状缺陷区分布富含F、Na、Mg、Si等元素的块体,局部存在夹杂物与氧化铁的异质混合层。薄规格冷轧带钢叠轧类层状缺陷与轧制工艺参数设置有关,其层间组织光滑;边部线状缺陷异物刮痕特征明显,缺陷处无异物质点。研究结果为带钢表面缺陷的成因及判定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电镜和连续退火模拟试验机等实验手段,研究了不同热轧终轧温度下含P高强IF钢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930℃终轧,屈服强度为250MPa,抗拉强度为390MPa,伸长率达到38.2%,塑性应变比r值达到1.65;910℃和950℃终轧、连退后钢板的力学性能与930℃终轧相近,伸长率和r值均较低,分别在30%和1.4左右.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邯钢在BOF-LF-CSP生产冷轧用低碳钢时采取的相应攻关措施及生产工艺技术,在钢的化学成分、夹杂、组织性能及钢板表面质量等控制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后,提高了成分命中率及热卷板的表面质量,降低了夹杂物总量,使CSP供冷轧用料的综合合格率提高到93%以上,满足了邯钢冷轧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