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针对现场用连续管手工TIG对接焊焊接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研究开发了全位置自动TIG焊工艺,采用该工艺对规格Ф50. 8 mm×4. 11 mm的QT900连续管进行了管-管对接焊,并对焊接接头的宏观形貌、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获得的焊缝成形良好,焊核区、熔合区及部分相变区在相变再结晶作用下,其焊缝组织主要以等轴状铁素体、先共析铁素体、粒状贝氏体、粒状珠光体及板条状贝氏体为主,并且与母材晶粒相比尺寸显著细化。焊后试样接头显微硬度明显增加,抗拉强度与母材相比提高约2. 6%,断裂位置均位于远离焊缝的母材区。细晶强化和相变强化是其硬度和抗拉强度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3.
谭文峰  徐波  王延辉  张治高 《河北化工》2014,(8):138-139,143
基于冲击地压实时监测预警系统,提出了"低应力"开采防治冲击地压的理念,通过降低工作面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系统阈值,提高煤体应力危险级别,提前采取卸压保护,避免黄色预警、杜绝红色预警。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可提前预警并处理冲击危险区,现场应用效果较好,为深井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冲击地压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实践,提出了冲击地压防治的"双低"模式,介绍了"双低"模式的内涵及实现该模式的相关途径,并构建了基于该模式的冲击地压预警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工程实践,验证了该模式的实用性。研究表明,贯彻冲击地压防治的"双低"模式,将冲击危险预警与卸压保护前置,实现均衡生产,可达到"避黄杜红"的预警目标和"防冲-生产协调"的治理目标,从而确保危险区施工人员安全和采掘生产持续。研究结果为冲击地压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强排煤粉防治冲击地压的机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确定合理的技术参数是应用强排煤粉防治冲击地压的关键。采用室内实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强排煤粉防治冲击地压的机制,建立钻孔间距、钻孔直径等强排煤粉技术参数的确定方法,提出冲击地压分区治理思路,并得到以下结论:(1) 强排煤粉的主要作用是“降模增变”和“耗能增阻”;(2) 防冲钻孔间距是钻孔直径、煤层厚度、增溢系数和安全增变量的函数,并与增溢系数、钻孔直径呈正相关,与煤层厚度、安全增变量呈负相关;(3) 冲击地压治理分为预卸压和解危2个阶段,强排煤粉应用于预卸压阶段时的主要作用是“降模增变”,应用于解危阶段时的主要作用是“耗能增阻”。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新巨龙矿井1302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取得良好效果,避免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研究结果对深井冲击地压防治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研究深部高应力、高水压和强开采扰动复杂环境下的岩体破裂问题,按裂隙产生的位置和机理,将深部底板采动岩体裂隙分为剪切裂隙、层向裂隙和竖向张裂隙,利用力学知识分别演算获得了三种类型岩体裂隙的起裂准则。借助"钻孔双端封堵侧漏装置"对赵各庄煤矿1237工作面进行的底板破坏实测结果,研究了深部底板采动岩体的裂隙演化实测规律。结果表明:煤层采深越大,底板采动破坏深度越大;煤层开采过程中深部底板采动岩体的原生裂隙呈现先闭合后张开再闭合,新生裂隙起裂发育后逐渐闭合的演化规律;底板岩体破坏的初始位置和裂隙发育程度与岩层的岩性、受力等因素有关,验证了深部底板采动岩体裂隙起裂准则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依据兖矿集团东滩煤矿14309综放工作面的具体条件,现场实测分析了运输巷端头液压支架在生产应用中的承载规律,包括端头液压支架的承载特征、运转特性和适应性,为端头区液压支架的合理选型和支护参数的合理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