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4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介绍了铸造暖气片专用无强迫联系双轴惯性振动落砂机的结构特点以及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尺寸,对其主要技术参数的选择做了详明说明。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含铁20%、30%和40%的Cu-Fe包晶合金微观组织中的富Fe枝晶生长行为.结果表明,过冷液相的传热能力影响微观组织中枝晶的分布.当传热能力较强时,枝晶的分布较为均匀,枝晶的大小差别较小;反之,则枝晶分布不匀,且尺寸差别较大.对于溶质含量较低的合金,微观组织中枝晶分布的随机性与浓度起伏的不确定性有关.在溶质富集微区的过冷液相中容易产生枝晶晶核.随着溶质Fe含量的增加,单位面积上富Fe枝晶所占的比例、枝晶分枝的层次、枝晶分枝长度和密度都明显增加,而分枝的直径增加较少.溶质富集主要影响枝晶的侧向生长,而枝晶尖端的生长受溶质富集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铸造缺陷计算机分析系统软件的开发平台、制作环境、总装环境、结构设计、安装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快速凝固时Cu—10%Fe合金的晶体生长行为。重点讨论了富Fe枝晶形成初期的一些重要特征,也分析了富Cu基体、富Cu第二相、富Cu沉淀相和富Fe沉淀粒子的形成过程。当晶粒的当量直径小于1μm时,界面能是影响晶粒形貌的主要因素,富Fe晶粒在界面能的作用下晶粒的轮廓基本都呈球形。富Fe晶粒尺寸由5微米向10μm的长大过程是晶粒由六面体向树枝晶发展的关键阶段,晶粒当量直径约10μm时,富Fe晶粒已具有了枝晶的雏形,晶粒棱、角处的凸起将形成枝晶的一次分枝。在其一次分枝生长初期,分枝的侧面并不平直,而是向液相中呈圆弧形凸出。一次分枝的长度与其跟部直径之比是判断分枝跟部有、无缩颈出现的重要参数,当该比值大于3时,将会存在缩颈现象。缩颈现象是溶质富集对枝晶侧向生长的影响结果,溶质富集主要影响枝晶的侧向生长而对枝晶顶端的生长速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液相分解是一些合金在快速凝固时产生的特殊相变行为。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下Cu-30%Fe合金的凝固过程。Cu-30%Fe二元合金铸锭的微观组织是由铜基体和铁枝晶所组成。当过冷度较大时,位于样品自由表面区域比接近冷却铜板区域的冷却速度小,铁枝晶的存在是该区域微观组织的最大特征,它反映了该区域的凝固方式为正常的凝固方式。样品中心层微观组织的最大特征是存在着尺寸较大的铁球形粒子,它反映了在该区域Cu-30%Fe熔体的凝固过程中过冷液相经历了液相分解过程。数量众多的直径约为几微米的铁粒子和铜基体组成了冷却表面的微观组织。这些铁粒子是被细化了的液相分解铁粒子。液相分解会使合金微观组织产生一定程度的粗化,但提高凝固过程的冷却速度可以显著细化液相分解组织。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和材料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主要信息技术和材料(信息处理技术与材料、信息传递技术与材料、信息存储技术和材料、信息显示技术和材料、获取信息的技术和材料和激光材料及光功能材料)、有机光电子材料和信息功能陶瓷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大型“中华帝尧钟”铸造工艺精品的铸造过程及有关技术。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在电弧熔炼、水冷铜模工艺条件下,几种不同含Cr量Cu-Cr合金的晶体生长特点.分析了其微观组织的形成原因.在较大的富Cr粒子的心部有一暗色的区域,在其周围有一亮色圆环,这是一种罕见的显微组织.随着Cu-Cr合金中含Cr量的增加,合金组织变的越来越差,富Cr相的分布越来越不均匀.该工艺方法可以用于制作Cr含量≤10 %的Cu-Cr合金,但无法保证Cr含量≥15 %的触头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扭转裂纹一直是引起轮胎钢丝生产中断丝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找出裂纹来源 ,采用 70 #钢盘条进行生产性实验 ,结果表明裂纹主要来源于原材料、酸洗、热处理及拔丝过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一种纳米硅合金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微观组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负极颗粒的轮廓基本呈圆形,其内部存在着两个含硅量不同的富铜相,在颗粒表层中两相均为纳米结构。该纳米硅合金负极材料需与石墨负极材料、粘结剂和导电剂按一定比例配合使用,搅拌工艺对其电化学性能也有重要影响。在较理想的情况下,所得负极材料的首效率提高到了90%上下,比容量在100周之后仍高于500mAh/g。电池制作工艺与石墨负极相似,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