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热敏感点优化选取是热误差建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所选取的热敏感点优劣将直接影响热误差模型的精确性和鲁棒性。提出一种灰色关联分析(GRA)和主成分分析(PCA)结合的机床主轴系统热敏感点优化方法,采用GRA筛选对热误差影响较大的温度测点,机床主轴不同位置处的多个测点温度值以及主轴在对应温度下产生的热漂移作为分析数据,通过计算温度变量与热漂移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得到其灰色综合关联度矩阵,确定二者相关性后初选温度变量;根据PCA将高度相关的温度数据简化为较少的相互独立的主成分,将其作为后续热误差模型的输入,从而实现热敏感点优化。将该方法应用于数控机床主轴系统,优化完成的热敏感点数据作为主轴热误差模型的输入变量。结果表明:将优化所得热敏感点作为BP热误差模型输入,预测所得热误差与实际热误差的平均残差为0.83 μm,低于仅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优化热敏感点的5.18 μm及仅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优化热敏感点的4.57 μm,机床z轴热变形预测精度得到显著提高,有利于改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德国西门子公司的SIMATIC S7-200可编程控制器在焦炉四车联锁定位系统中的应用。具体介绍了焦炉机车连锁定位系统的构成、炉号识别与自动定位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无线通讯原理及以推焦车为对象的PLC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3.
集气管压力的稳定影响焦炭的质量和焦炉的寿命。提出了一种分层控制方法,将整个焦炉集气管压力控制系统分成三个层次来处理,即模型构建层、回路控制层、协调控制层。针对解耦后的单变量单回路系统,设计了伪微分反馈(PDF)控制器和PI控制器,并分别在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系统仿真。结果表明,PDF控制器控制效果优于PI控制器,更好地解决了集气管压力系统在扰动情况下出现的波动、超调、反应慢等现象。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实体驱动的检测编程技术,用于数控加工中心的在线检测。以CAD为平台,利用ARX技术提取检测特征信息,通过建立检测特征路径数学模型,自动生成检测程序。在加工中心上实现基于实体驱动的在线检测。生产实际应用表明,此编程方法简单实用,提高了编程效率,可以实现加工检测一体化程序控制。  相似文献   
5.
焦炉集气管压力系统是一个强干扰、时变、多参数、严重耦合的系统.针对影响焦炉集气管压力系统的主要参数进行了研究,运用机理建模法建立了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前馈补偿法进行解耦,构建阀门问的影响关系模型,实现基于阀门联动关系的集气管压力的自动控制.该控制模型建立了影响集气管压力稳定的主要参数与控制阀门开度之间的映射关系,在压力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汇聚节点的稳定性,缓解云平台数据处理压力,引入ESP-NOW无线通信协议,设计一种基于RT-Thread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该系统由传感器感知节点、汇聚节点和物联网云平台组成,实现了对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显示、存储、上传等,避免了数据在云端处理导致阻塞的问题发生。结果表明:引入ESP-NOW协议使系统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具备更高的稳定性,基于RT-Thread系统相对于裸机运行,数据协调能力及响应时间明显提升。系统具有稳定可靠、组网简单、实时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驱动的进给系统轮廓轨迹跟踪精度和系统的动态性能,提出了一种显式模型预测交叉耦合控制方法(Explicit model predictive cross-coupled control, EMPCCC)。该方法结合显式预测控制原理与交叉耦合控制思想,对单轴电流和速度信号进行多步预测,将轮廓误差作为反馈量来修正预测控制的给定轨迹,达到轮廓误差预测控制的目的。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结果表明,所提EMPCCC方法能快速实现不同转速波形的无超调跟踪控制,且可以实时估计并补偿轮廓误差,提升不同轨迹的轮廓精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