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提出了一种对负载转矩进行实时估计的算法,并把根据有功功率模型、无功功率模型得到的转子电阻、定子电阻估计算法,以及该算法组合得到MIMO自适应参数辨识系统,应用于调速系统的反馈环节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传统的PMSM调速系统运行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到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调速的高性能化,而电动机损耗问题并没有成为调速系统设计的主要考虑对象。PMSM调速系统在效率提高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本文在永磁同步电动机数学模型基础上推导出采用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时,调速系统高效率运行需要满足的条件,接下来由Matlab构建出仿真框架。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效率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推出了一种实用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无传感器矢量控制技术,适用于负载和转动惯量不可预测,但对价格成本要求比较敏感的场合,尤其适用于PMSM专用控制IC的研制.由于未采用传感器,该控制技术用于电动机的中高速驱动,不包括低速(低于5Hz)场合.文章先从电动机起动的三阶段分析讨论开始,结合PMSM的扩展反电动势数学模型得出电动机速...  相似文献   
4.
利用SEM、TEM以及EBSD技术对经过不同温度、不同时间退火低碳高硅中锰钢(锰含量7.6%)的组织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退火温度及退火时间对于中锰钢强度和塑性有重要影响.当退火温度为680℃时塑性最好,且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塑性逐渐增加,强塑积最高可达到30 GPa%.不同温度退火后的组织均为铁素体和残留奥氏体两相,使用EBSD技术可以发现在晶界处呈现薄膜状的大量残留奥氏体,薄膜状残奥产生的TRIP效应能够有效增加中锰钢的伸长率.  相似文献   
5.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对E550海洋平台用钢二次裂纹扩展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二次裂纹周边的晶粒取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中的二次裂纹扩展方式与相邻晶粒滑移面的夹角密切相关,其中40%左右的小角度夹角对裂纹扩展影响较小,另外40%左右的相邻晶粒滑移面的夹角为50~62°的大角度夹角,此类夹角的相邻晶粒会在晶界处导致裂纹偏转或起到止裂效果。  相似文献   
6.
微观组织对贝氏体钢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组织对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对3种不同贝氏体组织钢进行了疲劳裂纹扩展实验,并采用SEM和EBSD等方法对裂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板条贝氏体组织在近门槛区和稳定扩展区阻碍裂纹扩展的能力最强,具有最小的裂纹扩展速率.板条贝氏体组织中的大角度晶界使裂纹更容易发生偏折,导致断口表面粗糙度增加,裂纹扩展受到较强的粗糙度诱导裂纹闭合效应的作用.随着ΔK的增大,塑性诱导裂纹闭合效应取代粗糙度诱导裂纹闭合效应开始占据主导作用,是板条贝氏体组织中裂纹扩展速率对ΔK的变化较敏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针对感应电动机调速系统中磁通和转速的动态解耦在实际实现时较难处理的问题,结合电动机数学模型,在非线性状态反馈控制算法的基础上,根据二阶系统性能响应指标提出了该控制算法中比例控制器增益的选择方法。由Matlab软件中的SimPower-Systems工具箱构建出仿真框架并把该算法嵌入其中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与普通FOC矢量控制方法相比,转速和磁通的动态解耦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内模控制滤波器时间常数模糊自整定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传统的内模控制进行改进,采用模糊控制原理对内模控制系统中的滤波器时间常数进行在线自整定,并将其运用到锅炉燃烧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即使在模型不匹配的情况下也能大幅度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为给矿用自卸车车架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针对国产首台300t矿用自卸车工作环境极其复杂、行驶路况极为恶劣以及载重量大而导致车架结构容易破坏失效的情况,采用SIMP变密度法对其进行拓扑优化研究,以多工况下的刚度和一阶振动频率为目标,并利用折衷规划法定义的多刚度和高频率的多目标拓扑优化函数进行优化。依据优化结果设计了新的车架,并比较了经验设计下的车架和新车架的刚度和频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目标拓扑优化方法指导设计的车架刚度和频率都有显著提高,改善了车架的使用性能,能使车架更好地在恶劣环境中使用。  相似文献   
10.
对控轧控冷态60 mm厚的E550海洋工程用钢分别进行860、890、930℃的奥氏体化淬火,650℃的回火,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热处理后钢板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调质处理钢板的屈服强度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加,而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基本保持不变。860℃淬火后的组织细小均匀,晶内有大量小角度晶界存在,冲击吸收能量在188~335 J之间;890℃淬火,晶粒尺寸有所增加,且晶粒间多以大角度晶界为多;930℃淬火,由于温度较高,相邻奥氏体晶粒间出现相互吞并生长现象,冲击吸收能量很不稳定,最低仅为20 J。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