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FD模拟旋风分离器自然旋风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owizard对不同结构尺寸的旋风分离器气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采用分离器锥体段中心湍动能峰值定位自然旋风长的方法,分析了入口面积、芯管下口直径、下溢口直径和锥体段长度对自然旋风长的影响。拓展了分离器内部流场由多个自然转折旋风串联的概念。通过增加锥体段长度和入口风速来实现旋风串联、多级分离的效果,延长自然旋风长,有益于提高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2.
运用基础理论揭示出消失模在负压下先烧失白模再浇注成形的可行性原理:由于涂层的透气性差起到V法成形的塑料膜在真空下紧固型砂而不出现塌箱的作用;根据这一原理,增大型内初始真空度,增大真空泵的容量,减少涂层的透气性,使负压消失模的砂箱内抽真空管路柔性地向V法砂箱靠近,群铸时每个铸件都有独立的浇冒系统.通过两年多生产实践证明该工艺可行,该工艺方法能较好解决消失模铸造固有的各种缺陷,但该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消失模负压铸造浇注系统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实践与理论2个方面探讨了消失模浇注系统的设计规范为:铸铁及轻金属铸件宜选用底注、侧注、阶梯注其内浇道形状为扁平,数量宜多,宜水平均布;厚壁铸钢件宜选顶注;控制消失模浇注速度的阻流断面应选在直浇道;直、横、内浇道的断面积应逐渐增大;当浇口经冒口入铸型时浇口长度要短,形状为圆形,以切线方向进入冒口的根部为宜.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低压铸造液面加压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气动线性信号发生器的工作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解释了一般气动线性信号发全器给出的线性信号曲线,为何向上翘曲的现象。从理论上找出了改善信号线性度的措施,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运用基础理论揭示出砂箱内真空管路的分布对液态金属的填充及渣孔、气孔、碳缺陷分布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实践加以证明。为减少砂箱内的真空压降,应采用单一大颗粒干砂、减少白模密度、砂箱应专用且不可有过大吃砂量、吸真空管路分布面积应较大、直浇道横截面积不可过大、浇注温度不可过高。根据这一原理为提高铸件质量,使渣孔、气孔、碳缺陷集中并上浮应采用单一顶抽式砂箱为宜。  相似文献   
6.
CLP型差压铸造液面加压控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系统采用上压力罐排气建立压差,借压差实现液体金属充型。由空气动力学知,这种情况下气体从上压力罐流出属于超临界流动(CL)。为了使系统具有足够的跟踪能力,必须对系统进行反馈控制。本系统采用比例(P)负反馈,故简称为CLP型差压铸造液面加压控制系统。 一、CLP型差压铸造液面加压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 控制系统的工作简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王明娜  董秀奇  朱丽娟 《铸造》2014,(3):286-289,292
研究了卷入性气孔的形成机理,讨论了液态金属翻腾卷入、液态金属旋转吸入、液态金属下落带入等气孔产生方式,提出了预防气孔的方法。主要方法有:采用三角形、长方形浇注漏斗;在圆形浇注漏斗内放入锥形的波纹铁丝网,放一字形、十字形档板;用高度较小的盘状底漏包浇注,降低浇注漏斗的高度;增大其出口的直径或通过直孔过滤器把液态金属雨淋式引入浇口等。进行了实践验证,证明方法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8.
消失模铸造金属液流动前沿气隙中气体压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基础理论计算出消失模铸造正常浇注时金属液流动前沿气隙中压力P膜随直浇道的面积S直与液态金属在其内部的流速ν直的乘积、浇注温度T膜、模型的密度ρ模、涂层厚度H的增大而增大;随真空度P真、铸件的水平周长S、透气性K的增加而减小,并通过生产实践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9.
抛掷指数就是最大振动加速度的垂直分量同重力加速度g的比值,它决定着靠接触的瞬间才能施力的脉动力源(筛面),同恒定的重力场共同作用下的被筛物料的起跳和着筛点的相位。而被筛物的周期跳动同筛面的振动基本上是重叠在一个空间进行,因而二者之间的相位关系就决定了透筛率。故抛掷指数是筛分机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对差压铸造液面加压控制系统研究尚少,有些工厂虽然制成了差压铸造机,但液面加压过程还多为手动控制。手动控制的缺点是:加压速度无法准确控制;升液与充型过程无法实现分级加压,尤其对浇注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泄漏无法进行补偿。1980年以来,我们对差压铸造液面加压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研制出了几种控制系统,对它们反复实验比较,最后选用了其中 GLP 型控制系统,并已正式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