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1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提示:装饰材料可能成为火灾原因,这点人们早有认识。可是本文经过分析,认为它是形成现今建筑火灾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这还是首次。至少这样提出问题,可以引起有关部门和人士的充分重视,这也是本文之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物探是利用地球物理的原理,根据各种岩石之间的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选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仪器,以测量工程区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勘探和测试方法.介绍了几种行之有效的物探找水方法,并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TiAl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的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燃烧波淬熄法研究了大颗粒Ti粉和A1粉制备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机理.通过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发现:反应过程可用毛细铺展-界面反应机制解释.熔融的A1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首先熔融的A1液通过Ti粉间的毛细管作用以薄膜的形式铺展在Ti粉表面,并在接触面生成TiAl3.反应放出的热量有利于加速反应的进行,促使TiAl3与Ti进一步反应生成TiAl,但是生成的TiAl3层阻碍了A1液与Ti粉的接触,制约了反应的进行.最后,在试样中可以同时看到完全反应的Ti粉和未完全反应的Ti粉.  相似文献   
4.
李建伟  肖国庆 《粉末冶金技术》2007,25(4):271-274,280
采用燃烧波淬熄法,以Ti粉、Si粉和C粉为原料研究了层状可加工陶瓷Ti3SiC2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中的反应机理.淬熄试样中保留未反应区、反应区和已反应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燃烧反应中显微组织的转变过程,用能谱仪分析各微区的成分变化,并通过差热分析(DSC-TGA)和XRD分析考察了从600℃到1500℃ Ti-C-Si系统的反应合成过程和相形成规律.结果表明:层状可加工陶瓷Ti3SiC2自蔓延高温合成的机理为溶解-析出机制,Ti粉与Si粉的固态扩散导致低熔点Ti-Si溶液形成,Ti、Si、C粉粒逐渐向Ti-Si溶液中溶解,当溶液中的Ti、Si、C浓度饱和时,从中析出TiC、SiC颗粒,最后形成最终产物Ti3SiC2.  相似文献   
5.
以Ni粉、Al粉、金刚石为原料,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了NiAl结合金刚石复合材料,研究了金刚石的粒度和含量对Ni-Al体系燃烧温度和燃烧波蔓延速度的影响以及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刚石降低了Ni-Al体系的燃烧温度和燃烧波蔓延速度,并提高NiAl基体的抗压强度和维氏硬度。但随着金刚石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NiAl峰升高,Ni3Al峰下降。随着金刚石的粒度降低,Ni-Al体系的燃烧温度先降低后升高,燃烧波蔓延速度则是先增大后减小,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先升高后降低,维氏硬度降低,Ni3Al峰先升高后降低,NiAl和Ni峰则是先降低后升高。当金刚石含量为10 mass%、粒度为150~180μm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体积密度为3.28 g/cm3,抗压强度为92.0 MPa,维氏硬度为122.06 HV,Ni3Al峰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6.
以板状刚玉、氧化铝微粉、金属铝粉、金属锌粉为主要原料,以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制备Al_2O_3Al-C滑板样品。研究了金属锌粉的引入对Al_2O_3-Al-C滑板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50~1050℃热处理温度条件下,锌粉的引入改变了滑板中金属铝粉的反应进程,金属锌粉氧化后形成的氧化锌沉积在金属铝粉表面,改变了金属铝粉熔化、扩散和反应的进程,有利于材料在较低温度下形成金属结合,提高中温(600~1100℃)性能。锌粉的引入对材料显微结构有较大影响,900℃热处理3 h后材料内部形成大量颗粒状、柱状和针状氮氧化物,1 050℃热处理3 h后材料内部形成大量碳化铝纤维,有利于材料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由陕西眉县红柱石配制的试样的烧结性。试样成型后在1350℃、1450℃和1550℃下煅烧,结果表明:①在1500℃下,完全由红柱石配制的试样S1表现出良好的烧结性;而在实验温度范围内,添加了工业氧化铝的试样S2烧结不充分;②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试样S1呈膨胀的特性,且随温度的升高,膨胀程度增强;试样S2表现出收缩的特性,而且随温度的升高收缩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8.
9.
10.
Ni3Al金属间化合物自蔓延高温合成中的显微组织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用Ni粉和Al粉自蔓延高温合成(SHS)Ni3Al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变,用燃烧波淬熄法使蔓延的燃烧波自行熄灭,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仪(EDS)观察和分析了淬熄试样中的显微组织,测试了燃烧温度,并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合成产物的相组成.结果表明,合成反应开始于Al的熔化,从而使Ni粉粒开始部分溶解,Ni与Al原子间的互扩散导致Ni3Al反应扩散层在未溶解的Ni粉粒表面形成并逐渐增厚.该反应具有不完全性,可能是实验中使用了较粗的Ni粉和Al粉的缘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