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本控制系统利用了带有CAN控制器的高速CygnalC8501F040单片机和专用运动控制器LM628来实现对伺服电机的控制。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性能价格比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设计出工作频率为28 k Hz、过渡段为指数型的复合变幅杆。利用小端圆柱转换圆环斜槽结构来实现单激励纵-扭复合振动,并通过仿真分析讨论了复合变幅杆大端长度、斜槽倾斜角度、斜槽宽度、斜槽长度等结构参数对共振频率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优化结构并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变幅杆实现了纵-扭复合振动并基本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深腔加工过程中由于切削力、切削热过大而导致其加工精度降低、表面质量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深腔加工的超声振动系统方案,设计了旋转式有气隙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超长型指数过渡复合变幅杆,并通过仿真软件和试验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振动系统未达到最佳谐振状态前,其输出端振幅随着超声波发生器功率的增大而增大。整个系统在8小时连续工作过程中,系统谐振频率、电流保持稳定,输出端振幅基本不变、雾化效果良好,且零部件深腔加工的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全自动凸轮轴仿形测量系统的原理及构成,并对构成该系统的3个主要模块--伺服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及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现方式和原理分别进行了阐述,最后阐述了利用该系统进行凸轮轴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凡  赵波  童景琳 《工具技术》2012,46(9):44-47
对纳米复相陶瓷在多频率超声振动条件下的磨削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在不同磨削参数下的磨削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超声振动磨削参数下,磨削力都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减小。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发现该模型的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6.
封志彬  童景琳 《声学技术》2018,37(5):446-452
钛合金具有比强度大、热传导率低等特点,对其进行强度优化设计仿真,可以提高其切削加工性能。运用Abaqus软件建立了二维超声扭振铣削模型,并采用John-cook分离准则、任意的拉格朗日-欧拉(ArbitraryLagrange-Euler,ALE)网格划分方法和施加相应边界等条件,根据刀-屑的周期分离原理,确立了接触率与角速度、振动频率和超声振幅之间的关系。此外,采用单因素法依次改变角速度、频率和振幅,以此进行强度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切削力和温度均随角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振幅的增大使得切削力有所降低,而温度却有所上升;频率的变化对两者影响不大。并得出结论:给定参数范围内,影响切削力的权重依次为振幅、角速度和频率;影响温度的权重依次为角速度、振幅和频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圆度和球度误差评定中常用方法不符合国标定义或计算复杂的问题,根据普通累积法的优点,提出了运用普通累积法拟合理想圆和球,进行圆度和球度的评定.根据理想要素拟合过程中待求未知量的个数,运用变量代换,将非线性超定方程组转化为线性超定方程组;对变换后的超定线性方程组施加累积算子,进行未知数求解;最后用仿真实例进行了分析,并与CIRP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累积法拟合圆和球具有较高的精度,切实可行,是形位误差评定中求解理想要素值得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全自动凸轮轴仿形测量系统的原理及构成,并对构成该系统的3个主要模块——伺服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及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现方式和原理分别进行了阐述,最后阐述了利用该系统进行凸轮轴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二维超声振动磨削陶瓷的表面质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金刚石砂轮对陶瓷材料进行了不同参数下的普通磨削和二维超声振动磨削试验,对获得的不同表面质量特征及不同的加工参数对表面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加工条件下,超声振动磨削表面的沟槽浅而宽,在超声振动下砂轮不易堵塞,利于使用细砂轮磨削,因此超声振动磨削可以提高陶瓷材料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0.
牛赢  焦锋  赵波  童景琳 《表面技术》2019,48(10):41-51
目的 提出将纵扭超声振动和铣削加工相复合,对钛合金Ti-6Al-4V进行试验研究,探索工艺参数对加工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实现钛合金的压应力抗疲劳制造。方法 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纵扭超声铣削和传统铣削在切削力、切削温度和残余应力的差异性。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同时考虑因素交互作用,研究了加工参数、冷却润滑条件以及刀具磨损对加工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 相较于传统铣削,纵扭超声铣削能够使平均切削力降低约16.3%,切削温度降低约25.6%,表面残余压应力值增加31.3%。在所选参数范围内,径向切深对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较大(贡献率为34.1%),而振幅影响较小(贡献率为6.5%)。表面残余压应力值随着铣削速度、每齿进给量以及径向切深的增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振幅的增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采用乳化液作为切削液能够提高加工表面的残余压应力值,而干式切削能够获得和在水、油切削液条件下相当的加工表面残余压应力值。工件表面的残余压应力值随着刀具磨损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结论 纵扭超声铣削能够有效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提高加工残余压应力值,同时选择适当的工艺参数及润滑冷却条件可进一步增大表面压应力值,可作为一种可靠的压应力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