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3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较为成熟的炭黑生产工艺,讨论了其各自在工业应用方面的前景,并对近年来涌现出的一些具有可应用前景的工艺方法进行了简要评述,同时也归纳了近几年炭黑生产工艺的进展表现。  相似文献   
2.
锑氧粉砷浸出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锑氧粉中砷物相的分析,根据三氧化二砷的性质,采用碳酸钠高温焙烧—碳酸化除砷—真空过滤—水洗—真空过滤工艺,将锑氧粉中的元素砷转变为砷酸钠浸出,对影响浸出的几个因素进行了研究,择取优化条件,砷的浸出率可达到94%左右。  相似文献   
3.
从锑氧粉中提取锑、砷、铅的可行性工艺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锑氧粉中各元素存在的物相的分析,根据各化合物的性质,设计出一套具体可行的从锑氧粉中提取锑、砷、铅的方案,使锑、砷、铅分别以硫代亚锑酸钠、砷酸钠、氯化铅的形式逐一浸出,并对影响浸出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5%Mn冷轧中锰钢进行930 ℃×20 min淬火后再进行660、665、675、685 ℃保温30 min的逆相变退火处理,并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退火温度对中锰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Mn冷轧中锰钢经过高温淬火和逆相变退火后的组织为超细晶铁素体、板条马氏体和奥氏体。随着逆相变退火温度由660 ℃增加至685 ℃,奥氏体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并在665 ℃逆相变退火后达到最大值,抗拉强度持续增加,屈服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并在675 ℃退火时达到最大,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并在665 ℃时达到最大值。综合来看,5%Mn中锰钢冷轧板经过930 ℃×20 min淬火和665 ℃×30 min逆相变退火后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此时奥氏体体积分数为24.24%,抗拉强度为980 MPa,伸长率为23.68%,强塑积达到了23.21GPa·%。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冷轧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生产工艺,对常化处理、冷轧工艺和退火处理各工序的工艺进行了分析和试验,所得试验硅钢片性能达到国标规定的50W290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6.
7.
利用理论计算方法系统地计算和分析了取向硅钢中AlN在不同的形核机制下的析出动力学特征,如临界形核半径、临界形核功、相对形核率以及时间-温度-析出(TTP)曲线。计算结果显示,AlN在均匀形核、晶界形核或位错形核时临界形核尺寸不变。晶界形核时,AlN的临界形核功最小,相对形核率最大,AlN沉淀析出TTP曲线鼻子点温度为1 020℃,AlN沉淀析出的形核机制主要为晶界形核。  相似文献   
8.
通过转炉→RH→连铸→热连轧→一次冷轧→退火流程,成功开发了冷轧无取向电工钢50W1300~50W600系列牌号,并实现了批量化生产.产品性能表明:研制的50W1300~50W600磁性能良好,达到国标要求;产品板形和表面质量良好,能够满足下游电机和电器行业制作高效电机的要求.还对电工钢铸坯、热轧板及冷轧板的组织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借助电子背散射(EBSD)技术对AlN为主抑制剂的Hi-B取向硅钢常化工艺的中间冷却制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化后试样均发生了完全再结晶,在60℃/s冷速下组织最均匀;在合适的冷却制度下常化板表层保留了强的Goss织构,它深入到1/4厚度处,并且形成对Goss织构有利的强{554}225织构。  相似文献   
10.
对低温加热工艺生产的以AlN为主抑制剂的高磁感取向硅钢高温退火过程进行中断实验,借助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高温退火过程中高斯晶粒的演变进行了研究.在升温过程中高斯晶粒平均尺寸先减小再增大.800℃时取向分布函数图出现高斯织构组分,但强度很弱,高斯晶粒偏离角在10o以上;900℃时高斯晶粒平均生长速率超过其他晶粒;950~1000℃时高斯晶粒异常长大,偏离角3o~6o;在1000℃之前高斯取向晶粒相比于其他晶粒没有尺寸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