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两种不同加工状态下的Ta W12合金在室温下强度、塑性随退火温度变化的规律,采用金相显微镜分析微观组织,确定两种加工状态下合金的再结晶退火温度。结果表明,变形率为85%的Ta W12合金经1 430℃、2 h退火能够发生完全再结晶。变形率增大至95%,再结晶退火温度降低至1 380℃。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5例乳腺癌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保留组及对照组,并随访半年至6年以观察患肢感觉障碍情况及局部复发率。结果患肢皮肤感觉障碍:保留组1例占4.5%,对照组17例占7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20.79.P<0.01)。2组均未发现局部复发病例。结论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不影响手术疗效,不增加局部复发率,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少患肢感觉障碍,促进身心健康有益。  相似文献   
4.
钼铜材料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Mo/Cu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假合金,同时具备了钼的低膨胀系数和铜的高导热特性,而且,其热膨胀系数和导电导热系数可以通过调节钼铜比例加以设计,这使得Mo/Cu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封装、热沉材料、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及相关领域中。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向微型化、大容量、高可靠性方向的发展,对Mo/Cu复合材料的热电性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这同时也促进了Mo/Cu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多孔钼骨架熔渗铜的方法制备了铜含量在15%-30%(质量分数)的钼铜复合材料。通过SEM对其骨架的微观形貌及金相组织进行了观察,并对其热膨胀系数及热导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钼骨架形貌、熔渗温度是影响钼铜合金熔渗的主要因素。添加剂添加会使钼骨架孔隙形貌平滑圆润,有利于熔渗进行。在1350℃下熔渗制备的钼铜合金微观组织均匀,表现出优异的热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熔渗用多孔钼骨架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种不同粒度的钼粉,在其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添加剂,经压制烧结,制备了孔隙率在10%~50%的熔渗钼铜合金用多孔钼骨架。通过SEM对多孔钼骨架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并研究了制备及烧结过程中粉末粒度、添加剂含量、压坯致密度及烧结温度对钼骨架孔致密化及孔隙形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选用高纯Al靶和CrCoNi靶,采用磁控溅射共沉积的方法制备了不同Al含量的AlxCrCoNi(x=0.08、0.3和0.7)高熵合金薄膜。对薄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及内部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纳米压痕及电化学测试分析了薄膜的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结果表明:AlxCrCoNi薄膜均表现出较好的均匀性和致密性,且随着Al含量的增加,薄膜的微观结构由纳米晶结构逐渐转变成纳米晶和非晶混合的双相结构;在相同的纳米压痕测试条件下,Al-0.3薄膜的硬度值最高。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Al-0.7薄膜的腐蚀电流密度最低,拟合电路的总电阻最高,表现出较为优异的耐腐蚀性能。理论分析可知,一定体积分数的非晶可以有效提高薄膜的硬度,且非晶的存在可以有效阻碍腐蚀离子的扩散,因此显著改善薄膜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Ni基Y2W3O12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首先,采用二次焙烧法制备了负膨胀材料Y2W3O12;然后,将Y2W3O12与金属Ni进行混合,并在1 200℃、50 MPa的条件下热压烧结制得40vol%Y2W3O12/Ni复合材料;最后,对复合材料的成分及热膨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压烧结过程中,由于Ni的还原性比W差,相对于对比试样40vol%Y2W3O12/Cr复合材料中发生的复杂化学反应,40vol%Y2W3O12/Ni复合材料的两相之间并未发生反应,使40vol%Y2W3O12/Ni复合材料保持了较低的热膨胀系数;经数次循环退火释放热应力及去除Y2W3O12相的结晶水后,40vol%Y2W3O12/Ni复合材料在170~800℃温度范围内的热膨胀系数趋于稳定,约为3.4×10-6 K-1,与理论设计值4.0×10-6 K-1相近。  相似文献   
9.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XRD技术对TaW12合金锻造过程中氧化层厚度及氧化产物进行表征分析,探究其宏观氧化行为。结果表明,无保护锻造过程中,合金表面大量吸氧,表层严重粉化,次表面层硬化,氧化深度约为300~400μm,氧化产物为Ta_2O_5。在锻造中采用钢包套或涂层防护可以大大减少氧化,并且涂层效果最佳,可将氧化损失减少到3%以内。  相似文献   
10.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压缩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了纳米氧化镧的添加对热压烧结制备的多相Mo-12Si-8.5B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的微观组织是La_2O_3和Mo_5SiB_2以颗粒形态弥散分布在具有连续结构α-Mo基体的晶粒内和晶界处。纳米尺度的氧化镧颗粒主要分布在Mo-12Si-8.5B合金中α-Mo的晶粒内,部分存在于和颗粒内。纳米氧化镧颗粒存在同时细化了α-Mo基体的晶粒尺寸和与相的颗粒尺寸,使合金内α-Mo、Mo_3Si和Mo_5SiB_2相的平均晶粒或颗粒尺寸均小于1μm。通过定量分析发现,纳米氧化镧增强Mo-12Si-8.5B合金中细晶强化和颗粒强化是主要的强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