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2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国外跨国管道项目的运作情况,将其合作模式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一体化模式和油气边境买断、管道分段建设与运营模式两大类,认为后者更符合平等互利的商业合作原则;对目前应用较多的项目管理模式,如平行承发包模式、设计或施工总分包模式、项目总承包模式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通过4个国外管道工程建设合作的具体案例,形象地说明了不同合作和管理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各国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合作与合资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全自动超声波检测(AUT)对铜衬垫管道自动焊的检测适用性,针对铜衬垫管道自动焊的坡口形式优化AUT工艺方案,设计加工相应的对比试块及工艺缺陷焊缝。采用优化后的AUT检测方案对工艺缺陷焊缝进行检测,同时采用X射线数字成像(DR)检测对工艺缺陷焊缝进行对比检测,从而验证AUT对铜衬垫管道自动焊的检测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采用AUT方式可以实现对铜衬垫管道自动焊的检测,同时保证了对不同类型缺陷的检出。  相似文献   
3.
管道大功率激光焊接技术是新近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具有深熔焊接的优势。文章介绍了API5LX100管道钢采用8kW大功率光纤激光器进行焊接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焊缝的几何形状、传导与深熔焊接模式之间的过渡。试验结果表明:当激光热量输入大于600J/mm,且体积能量大于400J/mm^3时,深熔模式成为焊接的主要模式,深宽比显著增加,焊缝表现为圆锥形;而传导模式焊接时,焊缝形状为典型的椭球形.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熔化极气体保护焊与激光焊在管道焊接中的优缺点.以德国VIETZ公司的管道激光焊接系统VPL为重点,介绍了高能光纤激光器焊接系统的设备架和空调房的组成;评定了其焊接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焊缝成形窄,X射线检测无裂纹和气孔,管道错边量在允许范围内时,焊缝成形也较好.展望了激光焊接技术在管道焊接中尤其X70管线钢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长输管道焊接施工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焊接施工是长输管道建设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制约着管道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我国长输管道焊接施工工艺,尤其是根焊工艺的特点,瞻望了管道建设,焊接施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杨天冰  靳海成  黄志辉  刘文虎 《焊管》2011,34(5):17-19,23
研究了不同强度匹配下Nb-CrX80钢手工焊环焊接头的低温韧性和韧脆转变温度,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不同强度匹配下焊缝中心冲击功变化不大;对于同种强度,焊缝试验温度从-10~-40℃,冲击功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明显降低,试验温度在-50~-60℃时,冲击功下降变化趋缓.通过实测和曲线拟合得出焊接接头的韧脆转变温度为:...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数字化浪潮让人们能够方便,快捷以及高效地获取,存储,处理各种现实世界的信息。数字化、信息化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  相似文献   
8.
X70管道环焊缝接头残余应力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线钢X70在西气东输和中亚管道工程中得到了广泛使用,是未来管道建设的主流钢种.针对X70,根据试验确定管道环缝焊接过程的热源模型,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Sysweld计算焊接热循环过程,确定焊接接头温度和应力的变化过程及其分布,以及焊后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试验表明,计算的焊后残余应力与实测值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长输油气管道焊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能源工业的发展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管道工程建设迅猛发展,焊接技术作为长输油气管道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施工效率,施工成本以及管线运行期间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效益。针对长输油气管道工程焊接施工的特点,系统地介绍了管道焊接施工技术,选用原则和国内外现状,主要包括焊接材料,焊接设备、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油气管道建设中,尽管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已相当完善,但光纤激光焊接技术以其明显的优势,正逐渐获得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以德国VIETZ公司的VPL系统为重点,详细介绍了光纤激光焊接系统的组成、焊接工艺试验和接头性能,以推动国内管道激光焊接技术的尽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