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文献资料及钻井资料研究基础上,开展低渗透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常规测井曲线识别及预测研究,旨在探讨利用常规测井曲线识别方法进行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研究的方法的可行性及适用性。本次研究总结了不同常规测井曲线对碳酸盐岩低角度裂缝的响应特征,并以单井为例,详细刻画了取心段裂缝发育及与常规测井曲线的响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全井段裂缝发育层进行识别及裂缝发育规模进行了预测。最终通过该方法在Y3井致密碳酸盐岩地层中识别出三个低角度裂缝发育层段。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测井曲线是识别碳酸盐岩低角度裂缝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基质孔隙欠发育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中,低角度及水平裂缝发育与常规测井曲线有较好的响应关系,主要表现为在低角度及水平裂缝发育层段,双侧向曲线为高阻背景下的负异常且呈负差异特征,体积密度测井呈低值,中子及声波时差相应增大,井径曲线平直或小幅增大等现象。  相似文献   
2.
通过孔渗、压汞、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 6油层组储层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等研究。 结果表明:研究区长 6 油层组储层砂岩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矿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储层呈现出低孔、低渗-特低渗特征。 长 6 储层砂岩总体处于晚成岩 A 期,其经历了强烈的成岩作用改造,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较差。 影响储层物性及孔隙演化的主要因素是机械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 机械压实作用在早成岩期对储层物性影响最大,可使粒间孔隙急剧减小,物性变差。 主要的胶结类型为碳酸盐胶结、石英次生加大及黏土矿物胶结,它们均使得物性进一步变差,而长石、岩屑颗粒及浊沸石胶结物的溶蚀作用改善了碎屑的孔喉结构,加大了次生孔隙空间,是物性得以改善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根据大量钻井及岩心资料,结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压汞实验等测试手段,对酒东坳陷深部下白垩统下沟组下段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下沟组下段砂岩以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蚀孔隙,同时也发育有原生粒间孔隙和裂缝,储层整体表现为特低孔特低渗的特征。该套砂岩储层储集性能主要控制因素为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沉积相带控制着砂体平面展布,成岩作用主要影响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和物性,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导致储层的原生储集空间大量损失,储层物性被严重破坏,而溶蚀作用是孔隙得以改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酒泉盆地酒东坳陷下白垩统低孔渗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东坳陷油气储层具有低孔低渗和特低孔特低渗特征,储层物性差严重制约着该区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荧光薄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该区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阶段和成岩作用类型及对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白垩统储层目前处于晚成岩A期和晚成岩B期,主要成岩作用类型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近物源快速堆积导致储层分选和磨圆差,矿物成分成熟度低;在埋藏过程中,强烈的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低孔低渗的根本原因;粘土矿物和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分布不均并且与沉积环境有关,它们是造成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胶结物;碳酸盐胶结物充填于孔隙中增强了储层抗压实能力,并为后期溶蚀溶解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酸性流体使碳酸盐胶结物和长石被溶蚀及溶解而产生大量次生孔隙,有效地改善了深部储层的物性。  相似文献   
5.
东海陆架盆地瓯江凹陷明月峰组沉积相及沉积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心观察描述,综合测井、录井、古生物、重矿物等资料,结合地震相分析,以瓯江凹陷构造演化及相对海平面变化为主线,从物源分析出发,综合分析瓯江凹陷明月峰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特征。晚古新世明月峰组沉积期,瓯江凹陷处于断拗转换阶段,沉积物源由凹陷西侧的闽浙隆起带酸性火山岩源区和凹陷东侧的雁荡低凸起提供,以闽浙隆起带物源占绝对优势,受中古新世至晚古新世中期大规模海侵的影响,相对海平面持续升高,凹陷东侧雁荡低凸起开始接受沉积,使得凹陷沉积范围达到断陷期最大,总体呈滨海—浅海沉积,闽浙隆起带物源供应充分,在凹陷西缓坡发育3个大型三角洲沉积,滨海沉积发育于凹陷西缘三角洲之间及雁荡低凸起位置,凹陷中央发育大范围的浅海沉积。控制明月峰组各沉积相空间展布的主控因素是构造和相对海平面变化,以相对海平面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6.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生界延长组长73段泥页岩储层有机质非均质性强、分布规律复杂、预测难度大的热点问题,基于钻井、测井、岩心、薄片及微量元素分析等资料,对长73段泥页岩储层开展了有机质发育特征及富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长73段沉积时期半深湖-深湖亚相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发育厚度大,连续性好,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页岩气烃源岩潜力巨大。有机质主要表现为顺层富集、大段厚层富集及大面积分布等特征。受印支运动的影响,长73段沉积时期盆地基底大幅沉降,形成了大规模沉积中心,扩大了湖盆的可容空间。潮湿-半干旱气候有利于营养物质进入湖盆,促进水生生物聚集,火山活动等事件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提高了有机质生产力。长期稳定的缺氧还原环境为沉积有机质保存提供了关键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化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的油气地质特征认识,针对碎屑砂岩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发育特征、胶结机制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等问题,采用孔渗分析、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对该区珠海组储层砂岩开展了系统的成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同生成岩期、早成岩阶段A期及晚成岩阶段A1期共3期碳酸盐胶结;同生成岩期发育基底式胶结的方解石及铁白云石,与该时期孔隙流体在弱碱性成岩环境中过饱和析出有关;早成岩阶段A期发育孔隙式胶结的方解石、铁白云石及菱铁矿,该期胶结物质来源包括生物化石骨架颗粒溶解、铝硅酸盐矿物水化作用及早期残余孔隙流体等;晚成岩阶段A1期发育少量孔隙式胶结的方解石及铁白云石,该阶段末期成岩环境逐步转变为弱碱性-碱性,在较大埋深、较高温压条件下,强烈的水-岩反应释放出Ca2+,Fe2+及Mg2+等离子并进入孔隙流体,导致末期方解石及铁白云石过饱和析出;碳酸盐胶结是导致研究区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方解石及铁白云石包裹碎屑颗粒,充填粒间孔隙,极大地破坏了储层物性,中期孔隙式胶结的方解石、铁白云石及菱铁矿进一步缩减了孔隙空间,晚期碳酸盐胶结见方解石及铁白云石充填粒间孔隙并交代碎屑颗粒,使砂岩进一步致密化。研究结果可为该区有利区带预测及勘探目标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苦水韧性剪切带位于吐(鲁番)哈(密)盆地南缘韧性剪切带的东段,它西起库姆塔格沙垅、东到甘(肃)新(疆)边界,近东西走向长250km、平均宽5km。其中在围绕古老变质核南侧苦水泉-北坡子泉段形成金矿集中区—构成野马泉金矿田。该矿田金矿产于下石炭统雅满苏组上段火山沉积碎屑岩中,严格受韧性剪切带主应变带控制,在平面与垂向上显示成矿分带。矿床类型以变质核为基础,从内向外、由下而上依次出现脉岩型、石英脉型、蚀变围岩型—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构造蚀变岩型的三相类型转换与过渡及其相应的物、化探的个性特征。总结野马泉金矿田,它具有构造成矿特殊性、成矿分带性、成矿隐伏性(盲矿体占多数)以及矿床类型的配套与转换性。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储层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荧光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压汞分析等手段,对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储层孔隙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储层的沉积环境、岩性特征和成岩演化过程对影响储层孔隙演化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该区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长石、硅质岩屑和早期碳酸盐胶结物溶蚀、溶解产生的粒间溶蚀孔隙和粒内溶蚀孔隙,在2 750~3 500m和3 800~4 600m深度发育有两个次生孔隙带。沉积相带的分异作用和成岩作用引起的孔喉变化是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沉积相带的不同导致储层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的差异,甚至孔隙水的差异,进而导致储层的物性差异。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使得原生孔隙急剧减小,但碳酸盐胶结物又增强了储层的抗压能力,为后期酸性流体溶蚀、溶解提供了空间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8油藏的油气充注期次,开展了储集层中包裹体宿主矿物的成岩序列分析和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8油藏发育3期烃类包裹体,第1期包裹体分布在石英矿物早期裂缝或石英颗粒内部溶蚀区,均一温度为61.1~121.7℃;第2期包裹体分布在石英加大边内部或方解石胶结物中,均一温度为106.2~155.7℃;第3期包裹体分布在切穿石英及其加大边的晚期裂缝中,均一温度为92.2~130.5℃。②结合研究区的构造热演化史可以得出,延长组长8油层组第1期油气充注发生在早侏罗世-晚侏罗世(192.5~152.0 Ma),为早期油气成藏;第2期油气充注发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52.0~126.0 Ma),为主要成藏时期;第3期油气充注发生在古近纪(60.0~36.5 Ma),为晚期油气成藏。该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寻找次生油气藏具有重要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