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橄榄石型LiMPO_4正极材料相对于层状结构正极材料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将Mn与Fe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的LiMn_(1-x)Fe_xPO_4正极材料,兼具了LiFePO_4和LiMnPO_4二者的优点,从而得到研究者们大量的关注。综述了近五年来LiMn_(1-x)Fe_xPO_4正极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最后分析了该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pH法测定了大环配体{3,6,9三氮双环[9,3,1]十五1,11,13三烯的质子化常数,以及它与Cu2+, Co2+配合物的稳定化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Cu2+和Co2+都可以形成ML2,和ML型配合物.  相似文献   
3.
LiaNi0.75Co0.25O2的共沉淀法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两种方法合成了锂镍钴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LiaNi0.75 Co0.25 O2,由XRD、SEM 表征及电化学实验方法研究了合成方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共沉淀法预处理后合成的电极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充放电容量可达到198.8和168.7mAh/g,并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循环30次后容量损失9.3%。  相似文献   
4.
本文有pH法测定了大环配体{3,6,8-三氮双环[9,3,1]-十五-1,11,13-三烯质子化常数,以及它与Cu^2 ,Co^2 配合物的稳定化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Cu^2 和Co^2 都可以形成ML2,和ML型配合物。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标题配合物在几种介质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对其气态分子进行几何优化,研究了电子结构和前线分子轨道组成。在此基础用CIS、TD-DFT和ZINDO方法进行激发态计算,给出了理论光谱。研究发现配合物紫外区的吸收带本质上属于配体的π→π*跃迁,可见区400~500nm存在本质上属于配体mnt2-到配体5-NO2-phen的荷移跃迁。  相似文献   
6.
五员杂环化合物的量子化学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五员杂环及衍生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有些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为了探讨此类化合物结构特点、化学位移与活性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密度泛函B3LYP和从头计算ab initio HF、MP2方法研究了呋喃、吡咯、噻吩的几何构型,用TD-DFT方法对分子的电子光谱进行了计算,运用GAIO-HF计算了分子的化学位移,并将计算数据与实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选用MP2对此类化合物键长键角更为适宜;(2)三种化合物电子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很接近,溶液的计算值优于气相的;(3)分子的化学位移与反应活性有密切联系:化合物α位氢原子的δ_H值愈小,该化合物亲电取代反应活性愈高;同一杂环分子,氢原子的δ_H值愈小,该位置的亲电取代反应活性愈高。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的大环配体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Ni^2 作模板,通过间苯二甲醛与二乙烯三胺进行1+1成环缩合,得到了一种Ni^2 的大环配合物,经过还原,去模板以及质子化反应得到了3,6,9-三氮杂双环[9,3,1]-十五-1,11,13-三烯的氢溴酸盐,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差热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大环配体为含有结晶水和乙醇的晶体。  相似文献   
8.
用液相共沉淀方法得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18Al0.02 O2.样品的XRD、SEM及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合成的LiNi0.8 Co0.18Al0.02 O2材料结晶良好,具有α-NaFeO2层状结构;晶体表面形貌清晰,粒径大小适中;与LiNiO2相比,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充放电30次后循环效率为95.3%.  相似文献   
9.
在常规条件下合成了标题化合物:Na10[(Zn(H2O)3)2(WO2)2(BiW9O33)2]}·21.5H2O,并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晶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a=1.287 86(26)nm,6=2.516 63(50)n,,c=1.612 85(32)nm,β=94.04(3)°,V=5.214 36(1 120)nm3,Z=2,最后一致性因子为R1=0.054 1,ωR2=0.120 6.紫外光谱显示,在236和293 nm有两个金属氧酸盐的特征吸收峰;用λex=241 nm的光激发后,在292.96和391.07 nm处产生发射峰.还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用于说明其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沉淀制备了形貌均一、振实密度高的Ni_(0.65)Co_(0.15)Mn_(0.20)(OH)_2前驱体。结果表明,在固含量高于80 g·L~(-1)的条件下,可调节pH值来控制前驱体的成核及长大过程,即成核的籽晶小颗粒数量增加后可降低前驱体生长速率。当满足0.015μm·h~(-1)的粒度生长速率时,前驱体振实密度可达到1.83 g·cm~(-3)。烧结制备成正极后测试,在0.2C倍率下克容量为186.3 mAh·g~(-1),1C循环50周容量保持率达到96.3%。对比市售商业化样品测试结果表明,可通过烧结过程优化和掺杂工艺来进一步提升正极材料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